报告

2018~2019年安徽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摘要

2018年是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安徽省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过去一年内,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成绩斐然,主要包括:经济运行态势稳中有进,产业结构转型优化升级;行政机构改革全面实施,政府履职能力持续提升;内陆开放新高地前进步伐坚定,“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地位彰显;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后台支撑及桥梁作用充分发挥;“三重一创”培育创新强劲动能,人工智能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文艺事业、产业齐头并进,群众精神文明状态日益向好;城乡协调发展势头强劲,区域性特色模式定位准确;民生工程品牌助力精准脱贫,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精细化;“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帮扶扎实,民营企业发展跑出“安徽速度”;生态优先绿色战略成果显著,生态文明安徽样板粗具雏形。新时代下安徽高质量发展同样存在一定挑战:经济下行承受压力未减,质量效益有待提高;科技创新实力仍显薄弱,产学研成果产出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治理任重道远,责任落实与具体保护瑕疵偶现;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民间投资增长空间亟须扩大;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人均可支配收入整体偏低;对外开放体系尚未成熟,国际交流合作缺乏深度;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表现突出,社会建设福利共享存在差异。针对上述问题,试从打造现代化智慧经济体系、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推动绿色生态改革、扶贫民生“两手抓”、争做长三角一体化创新省份“排头兵”、形塑内外联动全面开放新格局和弘扬德法共治等维度出发,以期为安徽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作者

范和生 ,安徽大学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教授,安徽大学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主要兼职: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拉丁美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友好协会理事、安徽省社会心理学会会长、安徽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安徽省老年学学会副会长、安徽省计生协会副会长、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出版专著10部,主编教材3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10多篇,其中在CSSCI(含扩展版)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新华文摘》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10余篇。《农村贫困治理与精准扶贫的政策改进》《返贫预警机制构建探究》《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构建研究》《中国应怎样认识拉美》《“中等收入陷阱”,本身就是理论陷阱?》《论乡村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问题》《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路径拓展与治理创新》《中国对拉美大国的外交战略逻辑》等论文被广泛转载、传播和引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等纵向课题8项,主持省、市、县各类横向课题30多项,获得安徽省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省社科联“三项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皮书报告二等奖1项、优秀皮书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华东地区优秀图书二等奖1项,安徽省社科界第十五届、第十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项等各类科研奖项近20项。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学理论、政治社会学、国际政治社会学、消费社会学。
刘凯强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刘志彪、陈柳:《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示范价值与动力机制》,《改革》2018年第12期。
  • 范和生:《返贫预警机制构建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年第1期。
  • 谷亚光、谷牧青:《论“五大发展理念”的思想创新、理论内涵与贯彻重点》,《经济问题》2016年第3期。
  • 王灿发:《论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保障体系的构建》,《中国法学》2014年第3期。
  • 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第5期。
  • 梁莱歆、冯延超:《民营企业政治关联、雇员规模与薪酬成本》,《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第10期。
  • 范和生、刘凯强:《德法共治:基层社会善治的实践创新》,《浙江学刊》2018年第6期。

2018~2019年安徽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5.0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2018~2019年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的总体成就
    1. (一)经济运行态势稳中有进,产业结构转型优化升级
      1. 1.全省农业生产大致稳定
      2. 2.工业生产稳中加快,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3. 3.第三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4. 4.进出口增长较快,民营企业发展活力增强
      5. 5.居民收入增幅稳定,就业物价波动较小
      6. 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显著,新旧动能转换顺畅
    2. (二)行政机构改革全面实施,政府履职能力持续提升
    3. (三)内陆开放新高地前进步伐坚定,“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地位彰显
    4. (四)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后台支撑及桥梁作用充分发挥
    5. (五)“三重一创”培育创新强劲动能,人工智能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
    6. (六)文艺事业、产业齐头并进,群众精神文明状态日益向好
    7. (七)城乡协调发展势头强劲,区域性特色模式定位准确
    8. (八)民生工程品牌助力精准脱贫,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精细化
    9. (九)“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帮扶扎实,民营企业发展跑出“安徽速度”
    10. (十)生态优先绿色战略成果显著,生态文明安徽样板粗具雏形
      1. 1.空气质量整体良好,环境污染天数下降
      2. 2.地表水水质逐步改善,河流面源污染得到控制
      3. 3.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秀,居民用水安全得到保护
      4. 4.专项行动力度空前,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初见成效
      5. 5.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收获颇丰,安徽样板闪耀全国
  • 二 新时代安徽推进五大发展的主要挑战
    1. (一)经济下行承受压力未减,质量与效益有待提高
    2. (二)科技创新实力仍显薄弱,产学研成果产出相对不足
    3. (三)生态环境治理任重道远,责任落实与具体保护瑕疵偶现
    4. (四)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民间投资增长空间亟须扩大
    5. (五)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人均可支配收入整体偏低
    6. (六)对外开放体系尚未成熟,国际交流合作缺乏深度
    7. (七)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表现突出,社会建设福利共享存在差异
  • 三 进一步推动安徽五大发展的政策建议
    1. (一)以“互联网+实体”发展为契机,全方位打造现代化智慧经济体系
    2. (二)以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为理念,大力升级全省综合发展效能
    3. (三)以制度设计与具体保护为根基,双向推动绿色生态改革有条不紊
    4. (四)以扶贫、民生“两手抓”为目标,拉动各界共享幸福安徽福祉
    5. (五)以对接长三角一体化为战略,争做创新型省份“排头兵”
    6. (六)以“一带一路”合作布局为导向,形塑内外联动全面开放新格局
    7. (七)以弘扬德法共治为目标,促进平安安徽持久和谐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