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独异品的后工业经济

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起,西方经济从标准化大众产品经济向着独异品经济转型。独异化同时也意味着经济的文化化,其核心是功能性产品转型为被消费者赋以文化价值和文化质量的产品。创意产业因而变成了推动力。与产品的独异化及文化化共同发生的,是市场、劳动形式和消费的独异化与文化化。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一直代表西方社会的工业经济与工业化现代的结构性特征,至此被后工业经济特有的结构特征取代了。 社会学界经常根据产业结构的转型来认定传统工业社会与后工业社会的巨大断裂:产业工人人数迅速缩减,服务业人数明显上升。这种变化是传统工业社会终结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如果就这样得出结论,说后工业社会本质上是一个服务业社会,却会流于浮泛。晚现代经济的后工业特性更多地体现在商品的形式(服务也是商品)以及相应的劳动形式、流通和消费普遍发生了根本变化。现代工业经济与后工业文化独异品经济的结构性区别涉及四个层面:第一,商品的形态;第二,商品的生产方式及相应的劳动和组织形式;第三,消费形式;第四,商品流通的市场。

关键词

作者

[德]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Andreas Reckwitz) ,生于1970年,是柏林洪堡大学普通社会学和文化社会学教授。他的著作《独异性社会:现代的结构转型》于2017年荣获巴伐利亚图书奖,并于2018年入围莱比锡图书博览会非虚构类图书奖。2019年,他获得德国研究基金会莱布尼茨奖。
巩婕 ,德语语言文学硕士,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编审。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独异品的后工业经济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4.22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1 文化资本主义社会的独异性货品
    1. 货品的文化化
    2. 独异性货品:独特与稀有
    3. 作为独异货品的物
    4. 作为独异品的服务、媒体形式和活动
    5. 独异性货品的特征一:表演“真”
    6. 独异性货品的特征二:瞬间与长效
    7. 独异性货品的特征三:流通与超文化
  • 2 文化性独异品市场
    1. 吸引力市场即关注度市场和赋值市场
    2. 经济与社会的文化产业化
    3. 过度生产与赢者通吃式的竞争
    4. “蜂鸣效应”及可见度之争
    5. 赋值技术与名气
    6. 独异性资本
    7. 独异性的量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