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聚落与交通:“路学”视域下中国城乡社会结构变迁

关键词

作者

周大鸣 ,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廖越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硕士,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博士候选人。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安介生、李嘎,2016,《介休历史乡土地理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曹淮,2014,《桐柏生诗抄》,张成娟整理,介休:政协介休市委员会(山西省内部资料)。
  • 国家统计局,2016,《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介休市编纂委员会,1996,《介休市志》,北京:海潮出版社。
  • 科大卫,2010,《皇帝和祖宗》,卜永坚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拉德克利夫-布朗,2005,《安达曼岛人》,梁粤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林美容,1988,《由祭祀圈到信仰圈:台湾民间社会的地域构成与发展》,《第三届中国海洋发展史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义研究所。
  • 刘志伟,2003,《地域社会与文化的结构过程——珠江三角洲研究的历史学与人类学对话》,《历史研究》第1期。
  • 麻国庆,2012,《文化、族群与社会:环南中国海区域研究发凡》,《民族研究》第2期。
  • 麻国庆,2016,《跨区域社会体系:以环南中国海区域为中心的丝绸之路研究》,《民族研究》第3期。
  • 马克思、恩格斯,199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 马凌诺斯基,2002,《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梁永佳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 马新,2008,《远古聚落的分化与城乡二元结构的出现》,《文史哲》第3期。
  • 裴安平,2007,《史前聚落的群聚形态研究》,《考古》第8期。
  • 普里查德,2002,《努尔人》,褚建芳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 施坚雅,1988,《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史建云、徐秀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田阡,2016,《重观西南:走向以流域为路径的跨学科区域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第3期。
  • 王子今,1993,《交通与古代社会》,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张俊峰,2013,《超越村庄:“泉域社会”在中国研究中的意义》,《学术研究》第7期。
  • 赵旭东,2013,《在一起:一种文化转型人类学的新视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 郑振满,1995,《神庙祭典与社区发展模式——莆田江口平原的例证》,《史林》第1期。
  • 周大鸣、詹虚致,2015,《人类学区域研究的脉络与反思》,《民族研究》第1期。
  • 周恩宇,2014,《道路、发展与权力》,中国农业大学博士论文。
  • 周恩宇,2016,《道路研究的人类学框架》,《北方民族大学学报》第3期。
  • 周泓,2012,《庄孔韶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方法论诉求之意义(上)——中国认知传统与区域文化理念的理论与实践》,《民族论坛》第6期。
  • 周永明,2001,《道路研究与“路学”》,《二十一世纪(香港)》第8期。
  • 周永明,2012,《重建史迪威公路:全球化与西南中国的空间卡位战》,《二十一世纪(香港)》第8期。
  • 周永明,2015,《汉藏公路的“路学”研究:道路的生产、使用与消费》,《二十一世纪(香港)》第4期。
  • 周永明,2016,《路学:道路、空间与文化》,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 Chang C I,Tung-Fei H. 2013. Earthbound China:A Study of the Rural Economy of Yunnan. New York:Routledge.
  • Dalakoglou D,Harvey P. 2012. “Roads and Anthropology:Ethnographic Perspectives on Space,Time and(im)Mobility”. Mobilities,7(4).
  • Fortes M,Evans-Pritchard E E. 2015. African Political Systems. New York:Routledge.

聚落与交通:“路学”视域下中国城乡社会结构变迁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6.92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引言:从“路学”说起
  • 二 聚落与外界如何连接
  • 三 道路网络与中国城乡社会结构
    1. (一)史前时期
    2. (二)传统社会时期
    3. (三)工业社会时期
  • 四 一个案例:大靳村的路
    1. (一)大靳村概况
    2. (二)“朝圣之路”与晋商之路
    3. (三)“尴尬”的汽车路
    4. (四)“可望而不可即”的高速路
  • 五 问题与讨论
    1. (一)从封闭到开放
    2. (二)从“串联”到“并联”
    3. (三)从中心到边缘
  • 六 结语:大靳村个案的意义与未来“路学”展望
  • 附录一 重修小靳村东岳神祠记
  • 附录二 顺治九年重修东岳庙碑记
  • 附录三 重修东岳庙碑记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