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演进

关键词

作者

李海青 ,男,1978年1月生,山东滨州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中央党校创新工程首席专家。主要从事当代中国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先后出版《权利与社会和谐》等个人专著10余部,在《哲学研究》《伦理学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各类期刊发表文章近200篇,主持国家与省部级课题多项,曾获中共中央党校科研优秀成果奖。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直机关第八届青年岗位能手。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演进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9.12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第一节 中国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结合点的历史演进
    1.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阶级斗争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点以及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初步建构
    2. 二 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探索与将纯粹公有制及计划经济的制度结构作为结合点的选择
    3. 三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点及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4. 四 从党的十六大至今:更关注人本身的整体发展
    5. 五 结语
  • 第二节 中国化进程中的现代性个体价值启蒙
    1. 一 集体性价值启蒙的彰显
    2. 二 个体性价值启蒙的受挫
    3. 三 经济领域的价值启蒙
    4. 四 个体性价值启蒙的时代
  • 第三节 公民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性价值维度
    1. 一 公民权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形成
    2. 二 公民权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
    3. 三 公民权利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4. 四 公民权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认同
  •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当代意义
    1.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趋于合理全面
    2.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理解
    3.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化了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解
    4.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