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民族的血缘性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演化

摘要

在中国历史和现实中,谈民族无论如何是和血缘分不开的。中国人有认祖归宗的传统,实质上就是一种血缘认同。基于此,我们对民族概念的界定,也应该从实际出发,回归到中国社会一般理解和运用的那种含义,而不必去跟随外来话语莫衷一是。民族具有血缘性,除了一部分真实之外,更大部分是出于认同需要的“血缘拟制”。民族过程的基本倾向之一是民族的血缘性不断下降,而反映这种变化的直观表现就是族际通婚。改革开放是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最为深刻的时期,也是中国各民族的血缘性得到最为深刻改造的时期。无论是对照以往的调查资料还是经验观察,都可知当前我国族际婚姻的数量在增多,范围在扩大。族际通婚的增加淡化了各民族自身的血缘性,却增添了各民族之间血缘的联通性。各民族通过族际通婚将自己的血缘扩散到其他民族的过程,也就是中华各民族之间的血缘联系更为巩固的过程。

作者

王希恩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资深学科带头人,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副会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长期从事民族理论和民族问题研究,代表性专著有《民族过程与国家》《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20世纪中国的民族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的民族主义》等。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民族的血缘性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演化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2.6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