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论感通与格物

摘要

从朱子格物论来看,主体性的格物活动需要某种感通存在论的奠基。感通的基本含义是感而通达,包括前主体性的自感自通和主体性的感通活动。感通论描述“人物遭际”在世界中的存在结构,这与其说是“两种东西”的“相遇”,毋宁说是“相遇本身”;“遭际”既有“相遇”也有“分际”的意思,从“相遇”到“分际”就是从前主体性“切转”到主体性,人物有“际”(分际),才有主客架构的成立,这两者构成了格物的存在论基础和认识论前提。格物是一种主体性的感通活动,其知、情、意分别对应着格物活动的知识向度、情感向度、伦理向度,人物通达处即是主体之“理”在事物中的具体实现。在知之感通中,格物所至之理即是主体的先在之理在物理中的具体实现;在意之感通中,格物所至之理即是主体意志在事物和行为上的具体实现;在情之感通中,格物所至之理即是主体情感能力的具体实现。通过“观法之切转”,可以就主体性的感通活动,领悟前主体性的仁心自感自通,但在朱子学语境中,仁心不是性、理,仁心感通只能从形而下的层面来理解,不能成立前主体性的仁心感通论。

作者

杨虎 ,哲学博士,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当代儒家哲学研究。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论感通与格物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6.5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