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自媒体时代网络群体事件:传播机理与治理对策

摘要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社会公众的信息获取渠道多元化,在满足了社会公众个体需求价值的同时,也隐含着诱发网络群体事件的风险。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新闻的制造者,同时也是新闻的传播者,对社会事件不再居于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分分秒秒便可知事情的来龙去脉,也能随时参与各类事件的讨论。通过对实践中发生的150起网络群体事件进行分类解析,可以确定网络群体事件存在“利益相关”“网络谣言”“舆论导向”“不法操纵”等类型。因而在寻求最佳的治理对策之时,需要依据不同类型的不同传播机理,结合造成网络群体事件的内因以及外因等因素,最终建立“沟通机制”“责任追究机制”以及“加强舆论引导”的治理措施。

作者

姚万勤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第362页。
  • [2] 吕鹏、许子妍:《国外网络群体事件类型研究综述》,《晋阳学刊》2019年第1期,第117页。
  • [3] 〔德〕刘易斯·科塞:《社会学导论》,杨心恒等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第555页。
  • [4]黄河、康宁:《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群体极化的特征和生发机制——基于“江歌案”的内容分析》,《国际新闻界》2019年第2期,第40页
  • [5]于建嵘:《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第114页。
  • [6] 中国网信网:CNNIC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ac.gov.cn/2019-02/28/c_1124175686.htm。
  • [7] 揭萍、熊美保:《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防范》,《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9期,第239页。
  • [8] 王扩建:《网络群体性事件:特性、成因及对策》,《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5期,第55页。
  • [9] 陶鹏:《网络文化与虚拟社会管理》,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4。
  • [10] 林凌:《网络群体事件传播机制及其应对策略》,《学海》2010年第5期,第19页。
  • [11] 史希来:《属性数据分析引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28页。
  • [12] 程萍、靳丽娜:《网络谣言的传播及控制策略》,《编辑之友》2013年第8期,第80页。
  • [13] 孙军正、冯民科:《银行攻关执行官》,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6,第14页。
  • [14] 李树仁、杨涛等:《网络与风险》,北京:气象出版社,2011,第140页。
  • [15] 唐亚林、李瑞昌、朱春等:《社会多元、社会矛盾与公共治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第27页。
  • [16] 陈伟、熊波:《网络谣言型涉众事件:传播机理、罪罚及调整》,《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第146页。
  • [17] 任福兵:《网络社会危机传播原理》,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第151页。
  • [18]〔法〕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波洛译,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
  • [19] 洪明洲:《管理个案、理论、辩证=Management》,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
  • [20] 刘佳磊:《从〈乌合之众〉看网络群体和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外企业家》2013年第6期,第243页。
  • [21] 何显明等:《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及其应急处置:基于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北京:学林出版社,2010,第39页。
  • [22] 初春华:《了解群众心理,做好群众工作》,《党史文苑》2009年第1期,第41页。
  • [23] 余建华:《网络乌合之众:一种社会心理学的分析》,《当代青年研究》2009年第2期。

自媒体时代网络群体事件:传播机理与治理对策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5.42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研究综述与问题
  • 二 研究设计
    1. (一)数据来源与自变量的确定
    2. (二)研究方法
  • 三 数据统计与网络群体事件的传播机理
    1. (一)网络群体事件的诱因阶段:基本类型
    2. (二)网络群体事件的传播阶段:基本模式与特点
    3. (三)网络群体事件的演化阶段:媒介的使用与信息的认同
  • 四 相关统计与网络群体事件的防范策略
    1. (一)搭建对话平台,进行有效沟通
    2. (二)加强网络群体自律,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3. (三)完善立法与司法,强化规范网络舆论
  • 五 结论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