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国家权力、社会资本与社区参与:基于上海社区研究的分析

摘要

有关社会资本与社区参与之间关系的经典论辩大多源于社区自发性这一理论前提。然而,中国的城市社区具有政区-社区的混合特征,其不仅是居民互动的场所,更是国家基层治理的场域。因此,在中国城市社区语境下,不可忽略国家权力对二者的中介效应。本文提出一个国家权力介入的分析框架,认为国家权力不仅影响社会资本的生成机制,也影响其与社区参与之间的关系。通过对2016年上海社区研究(SCS)社区层面的数据分析发现,自发型社会资本会促进娱乐性社区参与,但抑制抗争性社区参与,渗透型社会资本仅会抑制抗争性社区参与。这一发现有利于厘清国家权力与基层社会的互动关系。

作者

田丰 ,男,汉族,1979年6月出生,社会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志愿服务研究室室主任。兼任中国社会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变迁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常务副秘书长、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2018年获得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20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志愿服务、青年与网络,在《社会学研究》《青年研究》《中国青年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李雪 ,美国埃默里大学社会学博士,复旦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陈捷、卢春龙,2009,《共通性社会资本与特定性社会资本》,《社会学研究》第6期。
  • 桂勇、崔之余,2000,《行政化进程中的城市居委会体制变迁——对上海市的个案研究》,《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 桂勇、黄荣贵,2008,《社区社会资本测量:一项基于经验数据的研究》,《社会学研究》第3期。
  • 黄荣贵、桂勇,2003,《为什么跨小区的业主组织联盟存在差异——一项基于治理结构与政治机会的城市比较分析》,《社会》第5期。
  • 黄荣贵、桂勇,2011,《集体性社会资本对社区参与的影响:基于多层次数据的分析》,《社会》第6期。
  • 黄荣贵、桂勇,2013,《为什么跨小区的业主组织联盟存在差异——一项基于治理结构与政治机会(威胁)的城市比较分析》,《社会》第5期。
  • 黄晓星,2011,《社区运动的“社区性”:对现行社区运动理论的回应与补充》,《社会学研究》第1期。
  • 雷洁琼主编,2001,《转型中的城市基层社区组织:北京市基层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黎熙元、陈福平,2008,《社区论辩: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的形态转变》,《社会学研究》第2期。
  • 李友梅,2003,《城市基层社会的深层权力秩序》,《江苏社会科学》第6期。
  • 李友梅等,2014,《城市社会治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刘春荣,2007,《国家介入与邻里社会资本的生成》,《社会学研究》第2期。
  • 刘春荣,2018,《社区治理与中国政治的边际革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刘春荣、汤艳文,2013,《告别科层?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变迁及其困境》,《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刘君德等,2013,《中国大城市基层行政社区组织重构——以上海市为例的实证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刘丽娟,2017,《社会资本与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的影响因素——基于CGSS2012年数据》,《现代商业》第17期。
  • 潘柄涛,2009,《社会资本与居民社区参与——基于深圳3个村改居社区的实证分析》,《学习与实践》第6期。
  • 邱梦华、李晗、秦莉,2013,《城市社区治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孙小逸、黄荣贵,2013,《居委会治理能力与社区参与——基于上海调查数据的经验研究》,《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第3期。
  • 涂晓芳、汪双凤,2008,《社会资本视域下的社区居民参与研究》,《政治学研究》第3期。
  • 吴缚龙,2002,《市场经济转型中的中国城市管治》,《城市规划》第9期。
  • 谢芳,2004,《美国社区》,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杨敏,2007,《作为国家治理单元的社区——对城市社区建设运动过程中居民社区参与和社区认知的个案研究》,《社会学研究》第4期。
  • 张红霞,2004,《不同居住区居民社区参与的差异性比较——对上海两个社区居民参与情况的调查》,《社会》第5期。
  • 张欢、褚勇强,2015,《社区服务是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的“催化剂”吗?——基于全国108个城市社区的实证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期。
  • 张紧跟、庄文嘉,2008,《非正式政治:一个草根NGO的行动策略》,《社会学研究》第2期。
  • 张磊,2005,《业主维权运动:产生原因及动员机制:对北京市几个小区个案的考察》,《社会学研究》第6期。
  • 朱健刚,1997,《城市街区的权力变迁:强国家与强社会模式》,《战略与管理》第4期。
  • Cai,Yongshun.2008.“Power Structure and Regime Resilience:Contentious Politics in China.” 38(3):411-432.
  • Coleman,James S. 1988. “Free Riders and Zealots:The Role of Social Networks.” 6(1):52-57.
  • Eisinger,Peter K.1973.“The Conditions of Protest Behavior in American Cities.” 67(1):11-28.
  • Lawler,Edward,Shane Thye,and Jeongkoo Yoon. 2000. “Emotion and Group Cohesion in Productive Exchange.” 106(3):616-657.
  • Lawler,Edward.2001. “An Affect Theory of Social Exchange.” 107(2):321-352.
  • Olson,Mancur.1971..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Ostrom,Elinor.1990..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Putnam,Robert,Robert Leonardi,and Raffaella Y. Nanetti.1993..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Putnam,Robert.2001..New York:Touchstone Books by Simon & Schuster.
  • Read,Benjamin L.2012..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Shi,Fayong and Yongshun Cai.2006.“Disaggregating the State:Networks and Collective Resistance in Shanghai.” 186(1):314-332.
  • Shi,Fayong.2008.“Social Capital at Work:The Dynamics and Consequences of Grassroots Movements in Urban China.” 40(2):233-262.
  • Spires,Anthony J.2011.“Contingent Symbiosis and Civil Society in an Authoritarian State:Understanding the Survival of China's Grassroots NGOs.” 117(1):1-45.
  • Tilly,Charles.1978..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 Wang,Shaoguang,2001.“The Construction of State Extractive Capacity:Wuhan,1949-1953.” 27(2):229-261.

国家权力、社会资本与社区参与:基于上海社区研究的分析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8.42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引言
  • 二 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设
    1. (一)经典论辩及其在中国城市社区的适用性
    2. (二)上海的社区治理:从“街居制”至“社区制”
    3. (三)国家权力介入的分析框架
    4. (四)自发型与渗透型社会资本
    5. (五)抗争性与娱乐性社区参与
  • 三 数据与方法
    1. (一)数据
    2. (二)变量
    3. (三)模型
  • 四 研究发现
  • 五 总结与讨论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