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耦合协调性分析

摘要

通过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利用经济发展的数量参数统计方法对2000~2016年我国31个省(区、市)信息产业与制造业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信息产业与制造业的耦合协调程度基本徘徊于低度低协调与中度中协调之间,虽程度较低,但整体呈上升态势。此外,信息产业与制造业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均存在明显的时间波动性,可见,我国信息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稳定性较差。

作者

李忱
童伟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室主任,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公共财政理论与政策、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与评价、俄罗斯东欧中亚财政经济。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Aschauer D. A.,“Is Public Expenditure Productive,”Monetary E-conomics 23(1989):177 -200.
  • [2]Bernstein J. I.,Mamuneas T P. ,“Irreversible Investment,Capital Costs and Productivity Growth:Implications for Telecommunications”,Review of Network Economics 6(2007):299- 320.
  • [3]谢康、肖静华、周先波等:《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质量:理论与实证》,《经济研究》2012年第1期,第4~16页。
  • [4]李廉水、杨浩昌、刘军:《我国区域制造业综合发展能力评价研究——基于东、中、西部制造业的实证分析》,《中国软件学》2014年第2期,第121~128页。
  • [5]徐盈之、孙剑:《信息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基于绩效分析的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7期,第56~66页。
  • [6]张旺、周跃云、胡光伟:《超大城市“新三化”的时空耦合协调性分析——以中国十大城市为例》,《地理科学》2013年第5期,第562~569页。
  • [7]刘浩、张毅、郑文升:《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城市化的时空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以环渤海地区城市为例》,《地理研究》2011年第10期,第5~17页。
  • [8]龚炳铮:《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程度(融合指数)评价指标和方法》,《中国信息界》2010年第11期,第21~23页。
  • [9]白雪、雷磊:《我国城市群“两化”融合水平时空变化分析》,《经济地理》2014年第7期,第41~52页。
  • [10]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热带地理》1999年第2期,第76~82页。

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耦合协调性分析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2.12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