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重构中国的民族话语体系

关键词

作者

马戎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中国社会与发展中心研究员,浙江大学兼职教授。1968~1973年在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插队。1973~1976年在内蒙古农牧学院农机系学习。1979~1982年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1984年、1987年先后获得美国布朗大学社会学硕士、博士学位。1987年到北京大学任教。1990~1991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年、2000年和2006年先后为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客座研究员、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美国杜克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问题、教育问题、贫困问题、人口迁移与城市化问题等。出版的学术著作有《西藏的人口与社会》(同心出版社,1996)、《民族与社会发展》(民族出版社,2001)、《社会学的应用研究》(华夏出版社,2002)、《民族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民族社会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Ethnic Relations in China (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Population and Society in Contemporary Tibet (香港大学出版社,2011)、《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与族际交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等。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都永浩,2010,《华夏-汉族、中华民族与中国人?》,《黑龙江民族丛刊》第1期,第11-21页。
  • 郝时远、张海洋、马戎,2014,《构建新型民族关系》,《民族论坛》第6期,第113-129页。
  • 胡鞍钢、胡联合,2011,《第二代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交融一体和繁荣一体》,《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第5期,第1-12页。
  • 马戎,2000,《关于民族研究的几个问题》,《北京大学学报》第4期,第132-143页。
  • 马戎,2004,《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北京大学学报》第6期,第122-133页。
  • 马戎,2010a,《中国社会的另一类“二元结构”》,《北京大学学报》第3期,第93-103页。
  • 马戎,2010b,《略谈列宁、斯大林有关民族问题的论述》,《科学社会主义》第2期,第23-25页。
  • 马戎,2011,《21世纪的中国是否面临国家分裂的风险》(上)(下),《领导者》2月(总第38期),第88-108页;4月(总第39期),第72-85页。
  • 马戎,2012,《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论著中的“民族”和“民族主义”》,《中国学术》第32辑,北京:商务印书馆,第146-219页。
  • 马戎,2013,《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就业人口的职业结构变迁与跨地域流动——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的初步分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第6期,第1-15页。
  • 马戎,2015,《旗帜不变,稳住阵脚,调整思路,务实改革——对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解读》,《青海民族研究》第2期,第82-90页。
  • 朱维群,2012,《对当前民族领域问题的几点思考》,《学习时报》2月13日。

重构中国的民族话语体系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7.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实事求是”是社会科学研究的灵魂
  • 二 从自身经历和实地调研中感受中国的民族关系
  • 三 从基层社会调研的实际感受出发,反思现有民族理论和政策
  • 四 在20世纪80年代后的中国,“民族话语”已经取代了50年代的“阶级话语”
  • 五 中国民族政策在未来的两种走向
  • 六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重新构建关于“民族”的话语体系
  • 七 用现代公民国家和法治社会的思路处理国内民族问题
  • 八 坚持反对“大汉族主义”
  • 九 对今后如何调整我国民族关系必须有前瞻性方向的思考
  • 结束语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