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儿童课外班参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本文从对课外教育的概念、理论梳理入手,通过数据分析重点观察了中国儿童参与课外班的情况和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课外班参与和花费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城乡差异、学校差异、家庭差异较为明显。其中值得关注的是独生子女家庭和非独生子女家庭差异明显,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课外教育参与情况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但流动儿童要好于留守儿童,城市优质校儿童课外教育投入最大,农村普通校儿童存在自我放弃现象,形成教育领域的马太效应。依据研究发现,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作者

田丰 ,男,汉族,1979年6月出生,社会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志愿服务研究室室主任。兼任中国社会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变迁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常务副秘书长、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2018年获得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20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志愿服务、青年与网络,在《社会学研究》《青年研究》《中国青年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薛海平:《从学校教育到影子教育:教育竞争与社会再生产》,《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7年第3期。
  • 国家教委:《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1988年5月11日,http://www.people.com.cn/item/flfgk/gwyfg/1988/206002198801.html。
  • 《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教基厅〔2018〕3号)。
  • 杨东平、杨旻、黄胜利:《中国教育新业态发展报告(2017)——基础教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 高雪莲:《区隔的童年:城市儿童与乡村流动儿童的课余世界》,《北京社会科学》2017年第9期。
  • 胡咏梅、范文凤、丁维莉:《影子教育是否扩大教育结果的不均等——基于PISA 2012上海数据的经验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年第3期。

儿童课外班参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0.3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研究背景
  • 二 儿童课外班参与的基本情况
    1. (一)六成儿童参与课外班,培养兴趣和提高成绩是两大主因
    2. (二)家庭协商比例较大,线下教育仍是主流
    3. (三)每个儿童课外班平均年花费为9211元,占父母年收入的比例为12.84%
    4. (四)学科辅导时间最长,上学日与周末总体差异不大
    5. (五)暑假成为“暑假班”,短假期休息可能性更大
  • 三 影响儿童课外班状况的因素
    1. (一)不同学段儿童课外班参与状况的比较
    2. (二)不同家庭背景儿童课外班状况
      1. 1.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儿童课外班状况的比较
      2. (2)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课外班状况的比较
    3. (三)不同学校儿童课外班状况的比较
  • 四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