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德国式拼音”考述

摘要

自西方人用罗马字拼读汉语利玛窦等耶稣会传教士名字始,晚清国门打开后,来华传教、经商、外交的西方人日益增多,拼写汉语的各语种罗马字方案因此盛行。本文研究对象是在华德国人中传播广泛的雷兴-欧特曼方案(Lessing-Othmer-System),又称“德国式拼音”。该方案自创制起便被广泛用于辞典和教材的拼读、名称和小说的译介以及汉学著作中,但目前鲜有此方案的系统研究。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梳理该方案创制的背景及过程,通过考察该方案在各种著作中的使用情况,探究其在中德交流史上的价值与意义。“德国式拼音”虽然最终没有如威妥玛式拼音那样,被约定俗成为德语语种真正的统一方案,但是它的出现体现了德语使用者在汉语拼读上的努力尝试,它所促成的相关著作也丰富了德语区汉学及汉语的研究,极大促进了近代东西语言上的接触和交流。

作者

何玉洁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Michael Schön,Chinesich-deutsche Transkriptionssysteme im 19.und 20.Jahrhundert.Abriss der Enwicklung einschliesslich wichtiger Transkriptionstabellen, Berlin,2013.
  • 倪海曙:《中国拼音文字运动史简编》,时代出版社,1950。
  • 周有光:《汉语拼音文化津梁》,三联书店,2007。
  • 周有光:《汉字改革概论(修订本)》,文字改革出版社,1961。
  • 周有光:《中国拼音文字研究》,上海东方书店,1952。
  • 罗常培:《罗常培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
  • 高兰:《谋乐〈德汉教程〉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 黄畅:《威妥玛〈寻津录〉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 刘金玲:《特别高等专门学堂研究》,山东经济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
  • 罗颖男:《论福兰阁对德华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的贡献》,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 毛小红:《中国德语文教育历史研究(1861-1976)》,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 温利燕:《微席叶〈北京官话:汉语初阶〉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 李雪涛:《利定白〈华德辞典〉识小》,《世界汉学(第15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 岳岚:《晚清时期汉语注音罗马化系统的演进——从“北京大学”的英译谈起》,《贵州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
  • 周兆利:《德华大学:中德政府合办的第一所大学》,《山东档案》2012年第6期。
  • 青岛市档案馆编,《青岛开埠十七年——〈胶澳发展备忘录〉全译》,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

“德国式拼音”考述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7.7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德国式拼音”的创制
    1. (一)卫礼贤-雷兴方案
    2. (二)雷兴-欧特曼方案
  • 二 “德国式拼音”的使用情况
    1. (一)谋乐的《德汉教程》
    2. (二)利定白的《华德辞典》
    3. (三)石密德、陆懿的《标准国语教本》
  • 三 重新审视“德国式拼音”
    1. 1.更准确地标注官话发音,拼写形式更符合德语使用者习惯
    2. 2.是德语使用者拼读汉语的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
    3. 3.为中国汉字拉丁化运动和《汉语拼音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