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股东会决议效力的判断原则与具体标准

摘要

《民法总则》第134条第2款规范法律行为类型之一的决议行为之成立。该款规定和“民事法律行为”效力一般性规定可否适用于公司股东会决议效力的判断,亟待进一步澄清。单个表决是意思表示,决议行为是法律行为。《民法总则》关于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可撤销之规定混同了“意思表示的无效、可撤销”与“法律行为的无效、可撤销”,第147条至第151条实为意思表示之撤销,不能作为撤销决议的法律依据。股东会决议效力的判定,应优先适用特别法规定;《民法总则》第153条可作为决议效力判断的法律依据。股东会决议的成立,以“决议主体适格”、“决议程序合法”和“决议结果确认”为要件,以事实上“公司意思形成”为实质判断,“会议记录”和“股东签名”为决议成立之形式参照。依此判断原则和标准,可将具体程序瑕疵下的决议分别判定为“不成立”与“可撤销”。

作者

孔洁琼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股东会决议效力的判断原则与具体标准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9.19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现行法适用的困境
    1. (一)股东会决议成立界定不明
    2. (二)《民法总则》与《公司法》适用关系不清
  • 二 作为法律行为的决议行为:效力判断之基础
    1. (一)“单个表决”与“决议行为”之区分
    2. (二)决议是“团体意思形成”而非“团体意思表示”
    3. (三)比较法上决议“确认”的意义及启示
  • 三 股东会决议的成立要件与界定标准
    1. (一)决议主体适格
    2. (二)决议程序合法
    3. (三)决议结果确认
  • 四 股东会决议程序瑕疵之“不成立”与“可撤销”的判定
    1. (一)召集程序瑕疵
      1. 1.未发出召集通知
      2. 2.召集权瑕疵
      3. 3.召集通知程序瑕疵
    2. (二)表决程序瑕疵
      1. 1.股东会出席定足数未达章程规定
      2. 2.会议主持人不适格
      3. 3.议事程序存在瑕疵
      4. 4.股东行使表决权不符合法律或章程规定
      5. 5.表决权主体资格审查瑕疵
      6. 6.未对决议事项进行表决
      7. 7.表决权数未达法律或者章程规定通过比例
    3. (三)表决瑕疵对决议效力的影响
  • 五 股东会决议效力之《民法总则》与《公司法》的适用
  • 六 结语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