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民族主义思潮的源流与反思

摘要

自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民族国家开始正式登上世界舞台。成为现实的政治实体之后,民族国家便迅速巩固自己的政治合法性,并在国际交往的共同约定中被公认为新国际法的主权单位。民族主义在民族国家的产生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要理解由民族国家构成的国际体系就得先理解民族国家,要理解民族国家就得先理解民族主义。但民族主义发展至今,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消极现象,成为危及世界和平、多族群国家政治稳定、区域稳定的因素之一。因而,对民族主义理论的渊源和流变进行梳理和反思便显得极为必要。

作者

徐健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魏德伟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凯杜里,埃里,2002,《民族主义》,张明明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霍布斯鲍姆,埃里克,2002,《民族与民族主义》,李金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史密斯,安东尼·D,2006,《民族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历史》,叶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安德森,本尼迪克特,2016,《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扩散》,吴叡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盖尔纳,厄内斯特,1993,《今天的民族主义》,《国外社会科学》第7期。
  • 盖尔纳,厄内斯特,2002,《民族与民族主义》,韩红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维勒,汉斯-乌尔里希,2013,《民族主义:历史、形式、后果》,赵宏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黄其松,2015,《民族认同:民族主义、自由民族主义与宪法爱国主义》,《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第3期。
  • 黄其松,2016,《权利、自治与认同:民族认同的制度逻辑》,《政治学研究》第4期。
  • 李克灿,1988,《发展中国家民族主义通论》,《民族译丛》第4期。
  • 马戎,2004,《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北京大学学报》第6期。
  • 马戎,2009,《当前中国民族问题的症结与出路》,《领导者》第29期。
  • 洛,穆艾,2002,《民族主义》,《国外社会学》第6期。
  • 斯大林,1953,《斯大林全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 汪晖,2016,《“民族主义”的老问题与新困惑》,《读书》第7期。
  • 格林菲尔德,亚里,2010,《民族主义:走向现代的五条道路》,王春华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 张凤阳,2017,《民族主义之前的“民族”——一项基于西方情境的概念史考察》,《中国社会科学》第7期。
  • Gordon,Milton M. 1975. “Toward a General Theory of Racial and Ethnic Relations,”in Nathan Glazer and Danied Moynihan(eds.),Ethnicity:Theory and Experience,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Smith,Anthony D.,1991,National Identity,Reno:University of Nevada Press.

民族主义思潮的源流与反思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5.34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