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认知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客体要素分析

关键词

作者

李张容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认知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客体要素分析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33.42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谁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共产国际与中共认知活动的关系
    1.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含义和特点
      1. 1.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意义
      2.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点
      3.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多重主体
      4.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多重主体的比较分析
      5. 2.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地位作用视角来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系统中,各类主体的地位作用不同,但分工明确,共同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
    2. (二)共产国际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
    3. (三)共产国际与中共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认知
  • 二 不同时期主体之间的互动:党的领袖主体与知识分子主体的联动
    1. (一)1921~1928年:党的领袖主体发挥主导作用
    2. (二)1928~1938年:党的领袖主体领导知识分子主体进行论战
    3. (三)1938~1949年:知识分子主体的学术观点上升为党的理论成果
  • 三 主体与理论客体的互动:唯物史观成为党认识社会性质问题的理论武器
    1. (一)不同时期主体强调或突出马克思主义的不同方面
    2. (二)党在社会性质问题认知上突出对唯物史观的学习与运用
  • 四 主体与实践客体的互动:党的社会性质认知与中国社会现状及其变化的关系
    1. (一)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现状及其变化是一种客观存在
    2. (二)近代中国社会性质问题何时成为党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
    3. (三)党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认知实现向自觉阶段的转变
  • 五 理论客体与实践客体的互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促成“两半论”的产生
    1.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理论客体与实践客体相结合的过程
    2. (二)“两半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新结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