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社会性美学是否可能?

摘要

首先,参与式艺术以行动塑造新的艺术主张,通过营造特殊化情境开启对公共领域的想象,使美学的视觉性为社会性让位。本文借“‘龙眼’艺术驻地计划”探讨其独特的艺术范式如何与社区进行有机对接,创造出脱域于传统艺术迈向公共美学的新艺术语言。其次,艺术行动以建构主体性为轴,塑造参与者的自我认知和主观能动性,将他们带到集体事务当中,彰显集体的交流、参与和合作性。故本文将以驻地作品对“主体性的显现”以及“主体能动性的生成”两方面进行剖析,借以阐明参与式艺术走向公共领域的目标并预示其未来的图景。

作者

张维慧
夏循祥 ,男,汉族,博士,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贝克尔,霍华德·S.,2014,《艺术界》,卢文超译,译林出版社。
  • 贝林特,阿诺德,2013,《艺术与介入》,李媛媛译,商务印书馆。
  • 毕莎普,克莱儿,2015,《人造地狱:参与式艺术与观看者政治学》,林宏涛译,典藏艺术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 伯瑞奥德,尼古拉斯,2013,《关系美学》,黄建宏译,金城出版社。
  • 陈晓阳,2017,《一种新现实主义:社会参与式艺术的进路与退路》,《美术观察》第12期。
  • 德波,居伊,2017,《景观社会》,张新木译,南京大学出版社。
  • 董维琇,2013,《艺术介入社群:社会参与式的美学与艺术实践》,台南大学《艺术研究学报》第6期。
  • 雷西,苏珊,2004,《量绘形貌——新类型公共艺术》,吴玛俐译,远流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李竹,2017,《当代艺术的参与式实践:无法定义的现实图景》,《艺术当代》第2期。
  • 王志亮,2017,《对抗还是协商?——参与式艺术论争的两条审美路线》,《美术观察》第1期。
  • 翁剑青,2015,《公共领域及公共性理论的影响与映照——略议中国公共艺术的相关语境》,《天津美术学院学报》第3期。

社会性美学是否可能?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4.03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参与式艺术”的美学特征
    1. (一)视觉的退场——社会性美学的诞生
    2. (二)伦理的进场——建构关系的艺术形式
    3. (三)本土价值的发掘——场域特定艺术
    4. (四)小结
  • 二 “龙眼”艺术驻地计划
    1. (一)主体性的显现
      1. 1.开放性创作:群众作为艺术的主题和主体
      2. 2.开放性审美:公共审美的建立
      3. 3.小结:主体性的生成与显现
    2. (二)主体能动性的激活
      1. 1.参与式艺术的对抗性:艺术家与群众的分裂
      2. 2.参与式艺术的建设性:借由艺术构筑的共同体
      3. 3.小结:主体在行动
  • 三 参与式艺术的现在与未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