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社会学中的残障研究:强弱范式及历史发展

摘要

早期以戈夫曼、萨德·纳吉(Sasd Z.Nagi)为代表的社会学的残障研究,延续了涂尔干、帕森斯将残障视为偏常的视角,残障并不是研究的核心与主体。这可以被看作是弱范式主导下的社会学的残障研究。受20世纪70年代后期兴起的残障运动的影响,以社会模式为理论基础的残障研究代表了强范式的兴起。强范式的残障研究反思了残障研究者的立场,并呼吁残障研究应该超越知识生产而积极干预现实。两种范式的残障研究相互影响、并存,且强范式的残障研究也开始有所反思。对我国新时期的残障研究而言,需要建构包含批判性、比较性、历史性、反思性的残障研究想象力,学习借鉴西方残障研究成果并发现我国残障研究传统。

作者

李学会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候选人,深圳市守望心智障碍者家长家庭关爱协会,研究员。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社会学中的残障研究:强弱范式及历史发展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8.7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强弱范式视角的引入
  • 二 弱范式主导:早期有关残障的社会学研究
    1. (一)戈夫曼的污名理论
    2. (二)萨德·纳吉的功能限制与角色期待理论
    3. (三)福柯的疯癫(madness)研究
  • 三 强范式兴起:“新”残障研究
    1. (一)残障运动与残障研究
    2. (二)独立学科的努力:定义残障研究
    3. (三)反思研究起点:残障研究者的立场以及与残障者的关系
    4. (四)文化视角的残障:残障的文化再现与残障文化
    5. (五)找回残障身体:残障经验的主体性及时间维度
  • 四 讨论
  • 五 对中国残障研究的启示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