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灾后心理救援的新视角

关键词

作者

杨婉秋 ,云南大学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四川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先后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进行博士课程学习。民政部灾后心理救援专家组成员,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心理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儿童资源中心”特聘专家。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机干预、精神康复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级及国际合作项目8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CSSCI、SCI/SSCI共8篇。2006年被云南省教育厅授予“骨干教师”称号,2010年被云南省卫生厅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2015年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8?03”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
沈文伟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副教授。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灾后心理救援的新视角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23.87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第一节 社会工作介入灾难后心理救援的路径探索
    1. 一 社会工作介入心理救援的可行性分析
      1. (一)社会工作“平等”和“多元化”的专业价值观
      2. (二)社会工作的“常态化”视角
    2. 二 社会工作介入心理救援的可操作性分析
      1. (一)社会工作取向的心理救援是看似“无为”的“有所为”
      2. (二)社会工作取向的心理救援是因地制宜与灵活多样
      3. (三)社会工作取向的心理救援是灾后“政社合作”典范
    3. 三 社会工作在灾后心理援助不同阶段的实施方法
      1. (一)社会工作介入“紧急期”的心理救援
      2. (二)社会工作介入“蜜月期”的心理救援
      3. (三)社会工作介入“重建期”的心理救援
  • 第二节 鲁甸震后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心理救援的特点分析
    1. 一 多学科合作的心理救援
    2. 二 文化适应性的心理救援
    3. 三 以家庭为本的心理救援
    4. 四 “政社合作”保障心理救援的力度
  • 第三节 鲁甸震后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与功能研究
    1. 一 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简述
      1. (一)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
      2. (二)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3. (三)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
    2. 二 鲁甸震后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与功能分析
      1. (一)调查对象
      2. (二)调查工具
      3. (三)调查结果
      4. (四)鲁甸震后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
      5. (五)鲁甸震后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
  • 第四节 鲁甸震后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实践困境
    1. 一 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期待
      1. (一)国家政策对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期待
      2. (二)社会工作领域对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期待
      3. (三)服务对象对医务社工作者的角色期待
    2. 二 鲁甸震后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实践困境
      1. (一)医务社会工作者为政策倡导者角色的困境
      2. (二)医务社会工作者为资源链接者与整合者角色的不足
      3. (三)医务社会工作者为支持者角色的不足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