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毕节市大生态战略行动发展报告

摘要

作为乌江、珠江的发源地,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环境脆弱一直是毕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在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全面加快推进“百姓富,生态美”的大生态战略指引下,毕节市的贫困状况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跨越。先后获得了国家授予的“生态文明先行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石漠化防治示范区”等荣誉。近年来,毕节市生态建设获得了很多的成就,有着许多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建设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作者

黄昊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文化、朱子学、阳明学和河图洛书说。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刘子富:《攻坚——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纪实》,新华出版社,2015。
  • 孟伟、舒俭民、张林波:《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战略与“十三五”重点任务研究(第八卷)》,科学出版社,2017。
  • 程垚:《探索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新经验——析毕节试验区实践过程》,《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 糜小林:《不负青山 赢得金山》,《当代贵州》2017年第C3期。
  • 《“五子登科”绿了荒山富农家》,《贵州日报》2018年7月6日。
  • 《2016年毕节市政府工作报告》,《毕节日报》2016年1月27日。
  • 《2017年毕节市政府工作报告》,《毕节日报》2017年1月17日。
  • 毕节市政府办公室:《2018年毕节市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1月10日。
  • 《2019年毕节市政府工作报告》,《毕节日报》2019年1月8日。
  • 毕节市统计局:《毕节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2月12日。
  • 毕节市人民政府:《毕节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3月22日。
  • 毕节市人民政府:《毕节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4月12日。
  • 毕节市人民政府:《毕节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4月26日。
  • 毕节市环境保护局:《毕节市2015年环境公报》,2016年6月6日。
  • 毕节市环境保护局:《毕节市2016年环境公报》,2017年6月5日。
  • 毕节市环境保护局:《毕节市2017年环境公报》,2018年6月5日。

毕节市大生态战略行动发展报告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7.5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毕节市大生态战略建设的基本情况
    1. (一)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1. 1.绿色毕节不断拓展
      2. 2.环境保护不断强化
      3. 3.流域治理不断推进
      4. 4.防污治污不断深入
      5. 5.红线管控不断加强
    2. (二)生态产业持续变强
      1. 1.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2. 2.生态农业快速推进
    3. (三)人居环境明显优化
      1. 1.五城同创成果丰硕
      2. 2.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3. 3.中心城区提质扩容
    4. (四)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1. 1.工作制度建立健全
      2. 2.建成绿色约束机制
      3. 3.法治建设稳步推进
  • 二 毕节市大生态战略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1. (一)优化绿色发展布局
      1. 1.科学谋划产业布局
      2. 2.科学谋划城镇布局
      3. 3.科学谋划生态布局
    2. (二)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1. 1.加快推动新兴产业的成长壮大
      2. 2.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3. 3.加快推动绿色农产品风行天下
    3. (三)着力筑牢绿色屏障
      1. 1.深入实施“绿色毕节”行动
      2. 2.以零容忍态度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 三 毕节市大生态战略建设存在的问题
    1. (一)生态环境问题还比较突出
    2. (二)生态文明体制机制还不完善
    3. (三)生态文化体系建设还很滞后
    4. (四)绿色发展质量还不够高
  • 四 毕节市大生态战略建设的对策建议
    1. (一)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上明确政治责任
      1. 1.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2.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设
      3. 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
    2. (二)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上狠下功夫
      1. 1.加快重点流域污染防治
      2. 2.推进化工企业污染治理
      3. 3.加强城镇污水垃圾治理
      4. 4.全面推动水污染联防联治
    3. (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4. (四)筑牢两江上游绿色屏障,严格守护生态保护红线
    5. (五)扎实推进环保投资和执法力度
      1. 1.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2. 2.着力实施生态扶贫工程
      3. 3.强化环境执法监管
      4. 4.建立生态环境“大数据”监测网络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