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跨文化的“中国能力”

摘要

本文从教育学视角研究如何发展跨文化的“中国能力”。在系统性分析“能力”含义的基础上,对“中国能力”进行了定义,然后聚焦于相关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将其落实为跨文化教育的一部分。综合的“跨文化的中国能力”由不同的教育要素组成,需要进一步具体化。

作者

施特菲·罗巴克(Steffi Robak) ,1970年出生。汉诺威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系教授、系主任。研究领域为成人教育管理与终身学习。专著有《学习的文化形态》(Kulturelle Formationen des Lernens)等,另与他人合编《跨文化视角下的学习文化》(Transkulturelle Perspektiven auf Kulturen des Lernens)等。
俞宙明 ,哲学博士,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欧盟研究所讲师、德国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科教与创新政策。
胡春春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跨文化的“中国能力”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9.19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基本概念研究:能力、教育、素质、关键素质
    1. (一)能力和教育
    2. (二)“能力”的含义
    3. (三)素质和关键素质
  • 二 “中国能力”的方案化框架
  • 三 “中国能力”方案化所需的知识结构和教育要素
  • 四 跨文化教育作为教育要素的框架,以跨文化能力发展为目标
  • 五 展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