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中国生态治理现代化体系分析报告

摘要

生态治理是一种旨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鼓励政府、企业和公众多方参与且有着自然和人类良性互动关系的新型治理方式。它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构建现代化生态治理体系势在必行。本报告总结了生态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内涵,梳理了生态治理现代化体系的发展沿革,从央地关系、制度改革、企业和公众四个方面着重分析了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具体做法,从经济、生态和社会三个方面总结了生态治理现代化取得的成效。最后,从完善立法体制、改进评价机制、明确权责关系、建立多元参与机制和提高生态治理透明度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体系的对策建议。

作者

谢慧明 ,宁波大学商学院教授。
强朦朦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
胡子韬 ,宁波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态经济学研究。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俞可平:《如何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中国生态文明》2016年第3期。
  • [2]朱芳芳:《中国生态现代化能力建设与生态治理转型》,《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3期。
  • [3]田章琪、杨斌、椋埏淪:《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之建构》,《环境保护》2018年第12期。
  • [4]孙大发、樊孝萍、袁彭春等:《浅谈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环境保护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湖北林业科技》2018年第5期。
  • [5]周宏春、季曦:《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环境保护政策演变》,《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 [6]罗金泉、白华英、杨亚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境政策的变革及启示》,《中国科技论坛》2003年第2期。
  • [7]张云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国家治理》2018年第48期。
  • [8]李晓西、赵峥、李卫锋:《完善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四大关系——基于实地调研及微观数据的分析》,《管理世界》2015年第5期。
  • [9]刘利珍、霍建平:《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法治保障研究》,《内蒙古电大学刊》2017年第6期。
  • [10]刘国利:《论内蒙古草原生态法律保护机制的完善》,《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0期。
  • [11]郭晓岚:《浅析内蒙古草原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法制博览》2016年第18期。
  • [12]郑海霞:《中国流域生态服务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 [13]王金南、王玉秋、刘桂怀等:《国内首个跨省界水环境生态补偿:新安江模式》,《环境保护》2016年第14期。
  • [14]廖中举、李喆、黄超:《钢铁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因素及其路径》,《钢铁》2016年第4期。
  • [15]江志刚、张华、但斌斌:《钢铁企业实施绿色制造技术的策略研究》,《冶金设备》2005年第2期。
  • [16]王新东、田京雷、宋程远:《大型钢铁企业绿色制造创新实践与展望》,《钢铁》2018年第2期。
  • [17]谢丽霜:《论西部荒漠化治理中的企业参与——以宁夏为例的分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 [18]柯伟、张劲松、吕海涛:《原子化:公民参与生态治理的障碍及破解》,《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
  • [19]徐君:《街政治理创新的公民参与机制——以北京市为例》,《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 [20]黄安心:《生态社区与新型社区治理生态化——兼论推进广州市新型社区治理模式生态化变革的策略》,《城市观察》2014年第4期。
  • [21]周慧:《生态文明视野下生态公民养成机制研究》,《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 [22]吴健忠、周旭捷、严小芳等:《上海城市垃圾分类减量绿色账户制度的成效与优化建议》,《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第2期。
  • [23]黄瑾如:《山区城市的环境污染及其保护措施——以浙江省龙泉市为例》,《环境污染与防治》1993年第3期。
  • [24]陈潇奕:《浙江龙泉:打造美丽乡村样板》,《民族大家庭》2019年第2期。
  • [25]徐春:《环境治理体系的主体间性问题》,《理论视野》2018年第2期。
  • [26]沈佳文:《推进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路径》,《领导科学》2016年第6期。
  • [27]吴兴智:《生态现代化:反思与重构——兼论我国生态治理的模式选择》,《理论与改革》2010年第5期。
  • [28]余敏江:《论生态治理中的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利益协调》,《社会科学》2011年第9期。
  • [29]陆昱:《生态治理现代化:理念、能力与体系的重构》,《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8年第1期。
  • [30]史云贵、孟群:《县域生态治理能力:概念、要素与体系构建》,《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 [31]杨美勤、唐鸣:《治理行动体系: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困境及应对》,《学术论坛》2016年第10期。
  • [32]保建云:《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动因与制度安排——渤海污染治理典型案例分析》,《生态经济(中文版)》2000年第3期。
  • [33]林建成、安娜:《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视域下构建生态治理长效机制探析》,《理论学刊》2015年第3期。
  • [34]董珍:《生态治理中的多元协同:湖北省长江流域治理个案》,《湖北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
  • [35]陈小燕、李敏纳:《从生态管制到生态共治:“互联网+”时代的生态治理现代化转型》,《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7年第5期。
  • [36]赵芬、张丽云、赵苗苗等:《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架构和技术初探》,《生态学杂志》2017年第3期。

中国生态治理现代化体系分析报告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1.7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内涵沿革
    1. (一)生态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内涵
    2. (二)中国生态治理体系发展沿革
  • 二 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具体做法
    1. (一)以央地两级法治体系为保障
    2. (二)以创新生态治理方式为核心
    3. (三)以企业生态治理为抓手
    4. (四)以公民参与治理为导向
  • 三 生态治理现代化的成效分析
    1. (一)经济效应
    2. (二)生态效应
    3. (三)社会效应
  • 四 生态治理现代化的主要问题
    1. (一)生态治理主体问题
    2. (二)生态治理方式问题
    3. (三)生态治理结构问题
  • 五 生态治理现代化的主要对策
    1. (一)完善立法体制,夯实生态治理的法律基础
    2. (二)改进评价机制,激发生态治理的积极性
    3. (三)明确权责关系,规范不同主体的生态治理行为
    4. (四)建立多元参与机制,努力实现生态治理的共享共治
    5. (五)提高生态治理透明度,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加强社会监督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