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主体向度

摘要

作为对当今时代中国人的生活现状进行反思的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必然以现实主体的生活处境、生活状况为基本研究旨趣。文章通过对近代主体地位的确立过程的梳理,阐述了现实主体是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逻辑起点。根据主体自由度的不同,可以将现实主体分为群体主体、个体主体和人类主体三种存在形式,因而主体自由与解放成为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基本价值旨趣。在当前,劳动大众是我国最大的生活主体,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法治与反权力异化的推进以及个体的主观努力为劳动大众的自由与解放创造了前提条件。

作者

卢允庆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汪子篙等:《希腊哲学史》(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
  • [2]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商务印书馆,1983。
  • [3]陈刚:《亚里士多德的心灵哲学》,《哲学动态》2008年第8期。
  • [4]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 [5]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79。
  •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
  •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57。
  • [9]李秋零:《康德著作全集》(第5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 [10]郭湛:《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
  •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
  • [13]陈先达:《信仰与探索》,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 [14]《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4/28/c_1115120734.htm。

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主体向度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23.6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