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地方工会“借力”运作的过程、条件及局限

关键词

作者

吴建平 ,社会学博士,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会理论与历史、中国工会改革与制度变迁、员工参与等。出版专著《转型时期中国工会研究》《企业工会与企业组织团结》《组织团结过程中的员工参与》,译著《解析欧洲工会运动》《全球化下的工人与劳动》,发表论文30余篇。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鲍冬和:《变“独角戏”为“大合唱”》,《工人日报》2006年4月13日。
  • 2.蔡禾:《从利益诉求的视角看社会管理创新》,《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4期。
  • 3.陈有德:《关于建立工会社会化维权机制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工会社会化维权模式的义乌实践》,《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年第6期。
  • 4.冯钢:《企业工会的“制度性弱势”及其形成背景》,《社会》2006年第3期。
  • 5.顾威:《辽宁工会尝到社会化维权甜头》,《工人日报》2006年1月12日。
  • 6.韩福国等:《新型产业工人与中国工会:“义乌工会社会化维权模式”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 7.华尔德:《共产党社会的新传统主义》,龚小夏译,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
  • 8.蒋建亚:《努力提升工会社会化维权水平》,《中国工运》2006年第7期。
  • 9.科尔奈:《社会主义体制——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 10.赖志凯:《海南“借力”打响外企工会组建攻坚战》,《工人日报》2006年7月5日。
  • 11.李刚殷、王娇萍:《在整合资源中提升维权能力》,《工人日报》2005年9月19日。
  • 12.李力东:《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中国工会功能的研究述评》,《政治学研究》2012年第5期。
  • 13.李明、徐建炜:《谁从中国工会会员身份中获益?》,《经济研究》2014年第5期。
  • 14.刘爱玉、傅春晖、阿拉坦:《工会能在多大程度上维护农民工的权益?》,《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 15.刘海洋、刘峥、吴龙:《工会提高了员工福利和企业效率吗?》,《产业经济研究》2013年第5期。
  • 16.苗丰仁、王建翎:《社会化维权是工会维权工作的必然选择》,《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 17.苗立言:《“八联手”:工会社会化维权机制的有效模式》,《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 18.乔健:《在国家、企业和劳工之间:工会在市场经济转型中的多重角色》,《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第2期。
  • 19.乔健、钱俊月:《对民营企业工会建设问题的思考》,《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年第10期。
  • 20.渠敬东、应星、周飞舟:《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 21.孙覆海:《济宁任城区工会“巧借力”破难题》,《工人日报》2014年10月23日。
  • 22.孙立平:《实践社会学与市场转型过程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 23.孙立平、郭于华:《“软硬兼施”:正式权力非正式运作的过程分析》,载应星、周飞舟、渠敬东编《中国社会学文选(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第638~657页。
  • 24.孙中伟、贺霞旭:《工会建设与外来工劳动权益保护》,《管理世界》2012年第12期。
  • 25.王向民:《准官僚组织的自主性:义乌工会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 26.王珍宝:《中国工会转型及其困境》,上海大学出版社,2015。
  • 27.尉健行:《工会的基本职责》,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
  • 28.魏下海、董志强、黄玖立:《工会是否改善劳动收入份额》,《经济研究》2013年第8期。
  • 29.闻效仪:《集体合同工作中的行政模式以及工会困境》,《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年第5期;《工会直选:广东实践的经验与教训》,《开放时代》2014年第5期。
  • 30.吴建平:《从企业治理参与到地方治理参与》,《学海》第2011年第1期;《转型时期中国工会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略论工会经费税务代收的制度与实践》,《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 31.吴清军:《集体协商与“国家主导”下的劳动关系治理》,《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3期。
  • 32.吴亚平:《企业工会:劳动者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新视野》2010年第6期。
  • 33.肖玉保、吴铎思:《福建龙岩工会构筑社会化维权机制纪实》,《工人日报》2012年8月7日。
  • 34.谢玉华、何包钢:《基于新自由主义与社团主义的工会功能分析》,《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第7期。
  • 35.徐小洪:《中国工会的双重角色定位》,《人文杂志》2010年第6期。
  • 36.杨正喜:《地方工会“上代下”与工资集体协商》,《社会科学》2014年第11期。
  • 37.姚先国、李敏、韩军:《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 38.姚洋、钟宁桦:《工会是否提高了工人的福利》,《世界经济文汇》2008年第5期。
  • 39.游正林:《60年来中国工会的三次大改革》,《社会学研究》2010年第4期;《政绩驱动下的工会行动》,《学海》2011年第1期;《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会的中心任务的形成》,《学海》2012年第4期。
  • 40.折晓叶:《县域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变化》,《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
  • 41.折晓叶、陈婴婴:《产权怎样界定》,《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4期。
  • 42.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学习读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2。
  • 43.周飞舟:《以利为利:财政关系与地方政府行为》,上海三联书店,2012;《论社会学研究的历史维度》,《江海学刊》2016年第1期。
  • 44.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经济研究》2007年第7期。
  • 45.周雪光:《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社会学研究》2008年第6期;《多重逻辑下的制度变迁:一个分析框架》,《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 46.Bai,Ruixue 2011,“The Role of The All China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Implications for Chinese Workers Today.” 14.
  • 47.Chan,Anita,1993,“Revolution or Corporatism?Workers and Trade Unions in Post-Mao China.” .
  • 48.Chen,Feng 2003,“Between the State and Labor:The Conflict of Chinese Trade Unions’Dual Institutional Identity.” 176.
  • 49.Chen,Feng 2004,“Legal Mobilization by Trade Unions:The Case of Shanghai.” 52;2009,“Union Power in China:Source,Operation,and Constraints.” 25(6).
  • 50.Clarke,Simon 2005,“Post-socialist Trade Unions:China and Russia.” 36.
  • 51.Harper,Paul 1969,“The Party and the Unions in Communist China.” 37.
  • 52.Howell,Jude 2003,“Trade Unionism in China:Sinking or Swimming?” s 19(1).
  • 53.Howell,Jude 2008,“All-China Federation of Trades Unions beyond Reform?” 196.
  • 54.Lee,Ching Kwan 1999,“From Organized Dependence to Disorganized Despotism:Changing Labor Regimes in Chinese Factories.” 157.
  • 55.Oi,Jean 1992,“Fiscal Reform and the Economic Foundations of Local State Corporatism in China.” 45(1).
  • 56.Walder,Andrew G.1995,“Local Governments as Industrial Firms:An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of China’s Transitional Economy.” 101(2).
  • 57.White,Gordon 1996,“Chinese Trade Unions in the Transition from Socialism:Towards Corporatism or Civil Society?” .
  • 58.Zhang,Xiaodan 2009,“Trade Unions under the Modernization of Paternalist Rule in China.” 12.

地方工会“借力”运作的过程、条件及局限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8.4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文献评述
  • 三 地方工会“借力”运作的两个案例
    1. (一)K市总工会的工资支付保证制度
    2. (二)Y市总工会的工会经费税务代收制度
    3. (三)小结:地方工会怎样借力
  • 四 地方工会“借力”运作的前提、意义和局限
    1. (一)地方工会借力运作的前提条件
    2. (二)地方工会借力运作的意义
    3. (三)地方工会借力运作的局限
  • 五 结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