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2019年中国活跃志愿者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

志愿服务不仅是民众参与公共生活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了解并评估当下我国志愿者的现状,有助于推动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本报告采用“2019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中的志愿服务调查数据,主要发现包括:①我国的活跃志愿者占受访者总数的1/4,与2017年基本持平,其提供的志愿服务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②党员和家庭收入高的群体更有可能成为活跃志愿者;③在各类志愿服务中,“环境保护”的志愿服务参与率最高;④各领域志愿服务参与的地区差异呈缩减趋势,但供求差异仍较大;⑤与非活跃志愿者相比,活跃志愿者的经济状况相对更好,社会心态也更为积极。最后,本报告归纳了我国志愿者与志愿服务的主要趋势和可提升的空间,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作者

邹宇春 ,博士,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展社会学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社会资本与信任、志愿服务研究、社会调查方法、反贫困研究。主要研究成果:《中国城镇居民的社会资本与信任》(专著)、《当代中国社会质量报告》(著作/合著)、《中国城市居民的信任格局及社会资本的影响》(论文/合著)、《自雇者与受雇者的社会资本差异研究》(论文/合著)、《城镇居民普遍信任的区域间及区域内差异分析——基于“资源因素论”视角》(论文/合著)、《大学生社会资本:内涵,测量及其对就业的差异化影响》(论文)、《中国志愿者现状调查报告》(论文/合著)。
张丹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
张彬 ,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研究院研究生。
王翰飞 (Wang Hanfei),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治理、志愿服务、中国社会思想史。
崔晨洁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邹宇春:《提升制度信任:确保政府良性运行的重要方向》,《中国发展观察》2014年第8期。
  • 崔岩、黄永亮:《中国社会质量研究——不同阶层社会质量评价分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 李炜:《中国当前社会问题的特征及影响机制分析》,《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
  • 李炜:《中等收入群体的价值观与社会政治态度》,《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
  • 任莉颖:《社会质量测量与公众社会评价》,《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

2019年中国活跃志愿者现状调查报告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5.96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我国活跃志愿者群体的基本特征
    1. (一)我国18~69岁居民中,活跃志愿者占1/4,与2017年的占比基本持平
    2. (二)近三个月,我国活跃志愿者人均参与志愿服务2.12次,人均参与时长6.63小时,贡献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3. (三)从政治面貌看,党员最有可能成为活跃志愿者,但群众仍是活跃志愿者群体的主力军
    4. (四)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活跃志愿者的占比也逐步增加,高收入群体更有可能成为活跃志愿者
  • 二 活跃志愿者与志愿服务
    1. (一)近一年来,环境保护、老年关怀和儿童关爱三类志愿服务参与率最高,支教助教、法律援助和国际援助三类志愿服务参与率最低
    2. (二)从职业领域看,在公权力部门工作的受访者比在非公领域的更有可能成为活跃志愿者,但都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3. (三)从行业看,在公共管理和社会保障行业、教育文化和卫生行业及房地产与租赁业领域工作的居民更有可能成为活跃受访者,但在行业特色的影响下,各行业在各类志愿服务中各有所长
    4. (四)从地区差异看,与2017CSS相比,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明显改善,但活跃志愿者在扶助残障、抢险救灾和妇女维权/保护领域的占比差异明显
  • 三 活跃志愿者的社会心态
    1. (一)与非活跃志愿者群体相比,活跃志愿者群体普遍具有更高的制度信任水平,特别是对政治制度的信任
    2. (二)从主观地位认同上看,活跃志愿者群体倾向于低估自身的社会经济地位,但其主观地位感知仍高于非活跃志愿者群体
    3. (三)从国家认同上看,活跃志愿者群体持有相对更高的国家认同
    4. (四)从其他社会心态上看,活跃志愿者群体的积极感知普遍更高
    5. (五)相比非活跃志愿者群体,活跃志愿者政治参与水平更高
  • 四 发展趋势、问题与对策
    1. (一)发展趋势预估
      1. 1.我国活跃志愿者规模和服务质量在维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2. 2.各类志愿服务持续发展,特别是医疗护理、扶贫济困和老年关怀
      3. 3.地区差异进一步缩小,并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2. (二)现存的问题
      1. 1.各类志愿服务供给严重不平衡,供需差异明显
      2. 2.资金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3. 3.形式主义尚未肃清,志愿服务缺乏自主性
    3. (三)对策与建议
      1. 1.明确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健全党建引领下上下联动的治理体系
      2. 2.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保障机制
      3. 3.推动志愿服务的品牌化、长期化、常态化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