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社会救助兜底的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调查研究报告

摘要

社会救助在精准扶贫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兜底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救助在脱贫攻坚中的定位更加明确,政策体系更加健全、指向更加精准。调查数据显示,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家庭在人口特征、生活负担、经济状况等方面呈现多重脆弱性,解决因劳动能力不足及因病、因残等导致的基本生活问题,防止已脱贫的贫困人口返贫,仍需社会救助政策持续发力。同时,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之后,社会救助兜底脱贫工作需从注重兜住未脱贫人口向兜牢脱贫人口转变,从注重找准贫困对象向注重精准救助、稳定脱贫转变,从注重收入转移式救助向“现金+服务”救助并重转变,加快构建多层次综合性兜底保障体系。

作者

江治强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二室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
安超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宫蒲光:《充分发挥农村低保的兜底作用》,《行政管理改革》2016年第4期。
  • 关信平:《朝向更加积极的社会救助制度——论新形势下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方向》,《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7期。
  • 左停、贺莉、赵梦媛:《脱贫攻坚战略中低保兜底保障问题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7(4)期。
  • 江治强:《精准扶贫需要社会救助精准发力》,《中国民政》2016年第5期。
  • 王延中:《统筹发展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思考与建议》,《2015年中欧社会保障改革高级别会议报告》。

社会救助兜底的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调查研究报告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5.03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社会救助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
    1. (一)制定并不断完善与精准脱贫相衔接的政策文件,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兜底脱贫制度体系
      1. 1.进一步细化强化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的衔接
      2. 2.规定要对农村贫困人口加大兜底保障的政策倾斜力度
    2. (二)强化兜底政策措施的落实
      1. 1.以巡视整改为抓手,加强督察和落实
      2. 2.持续增加财政资金投入,推动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差水平显著提高
      3. 3.注重发挥政策“组合拳”作用,提高兜底保障水平
      4. 4.规范和加强管理,提高救助对象瞄准的精准性
  • 二 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基本状况
    1. (一)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基本特征
      1. 1.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龄结构“一老一小”特点突出
      2. 2.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结构呈“橄榄形”,但文化素质低下
      3. 3.家庭主要收入者的劳动时间处于饱和状态,但“穷忙”困境仍待破解
      4. 4.逐步脱离生存型贫困,但家庭经济状况仍不乐观
      5. 5.家庭支出以生存型消费为主,发展型支出相对不足
    2. (二)致(返)贫因素分析
      1. 1.因病、因残是农村贫困人口陷入贫困的主要因素
      2. 2.缺人、缺钱、缺技术等发展瓶颈严重制约扶贫对象摆脱贫困
      3. 3.退出或即将退出的建档立卡户仍面临诸多生存困境
      4. 4.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主观预期较为悲观,脱贫信心不足
    3. (三)兜底脱贫政策支持效果分析
      1. 1.各类救助项目瞄准农村建档立卡户,形成了兜底脱贫政策合力
      2. 2.扶贫建档立卡户对社会救助政策的主观评价普遍较高
      3. 3.部分扶贫对象未被相关政策有效覆盖,社会救助政策的瞄准精度有待提升
      4. 4.实际求助网络仍以政府、集体和家庭为主,社会力量参与不充分
  • 三 社会救助兜底脱贫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1. (一)社会救助兜底脱贫面临的主要挑战
      1. 1.深度贫困地区恶劣的生存环境和不利区位条件极难改观
      2. 2.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状况将长期存在
      3. 3.贫困人口脱贫和防止返贫的任务依然艰巨
    2. (二)2020年之后社会救助兜底脱贫的对策建议
      1. 1.保持兜底保障政策稳定性,确保贫困人口脱贫不脱政策
      2. 2.重点瞄准贫困人口中的特殊贫困对象,完善分类分层救助机制
      3. 3.探索多维贫困识别方法,完善社会救助对象识别和贫困评估体系
      4. 4.加快发展服务型救助,提升社会救助兜底功能
      5. 5.扩大社会参与,完善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治理机制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