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岗位设置是否影响在职社工的离职意愿?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提高,社工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与此同时,社工人才的流失也较为严重。本文从社会组织的内部出发,将岗位设置确定为社工离职的重要影响因素,并通过对M市的实证分析发现,在业务培训方面,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影响社工的离职意愿,行业培训效果、单位领导对培训的态度与社工离职没有显著关系;在办公事务方面,处理办公事务程度对社工离职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在开展服务方面,工作岗位类型对社工离职意愿具有显著影响,而工作岗位年限对社工离职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在资源链接方面,社会事务参与程度对社工离职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基于此,可通过加强岗位培训针对性、提升岗位和技能匹配程度、明晰岗位职责边界等措施来降低社工离职率。

作者

曲绍旭
李振鑫 ,江苏省社会工作协会主任,主要从事社会工作等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安秋玲,2010,《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第39~47页。
  • 陈川,2015,《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推进策略》,《南方论刊》第3期,第41~42页。
  • 陈汝,2017,《试论社会工作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第2期,第70~71页。
  • 费梅苹,2014,《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中的基层政社关系研究》,《社会科学》第6期,第74~83页。
  • 弗雷德·鲁森斯,2004,《组织行为学》,王垒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 韩辉,2018,《社区青年社工职业认同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北京市社区的调查》,《中国青年社会科学》第3期,第120~126页。
  • 金超然,2015,《高校社工教育与社工毕业生职业问题分析——基于结构社会工作的视角》,《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第3期,第74~84、89页。
  • 陆飞杰,2011,《上海社会工作者的离职原因探析——基于50位社工的访谈》,《社会工作》第11期,第60、82~84页。
  • 陆士桢、郑玲,2013,《浅论我国民办社工服务机构的发展》,《社会工作》第3期,第16~23页。
  • 民政部,2011,《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 秦红增、王希,2016,《“三社互动”社区治理模式运行问题及提升对策——以南宁市为例》,《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第90~94页。
  • 裘旋,2015,《民办社工机构发展现状和职业经理人培育模式探究——以上海市为例》,《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第194~197页。
  • 沈黎,2008,《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倦怠:国际研究与经验启示》,《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2期,第31~33页。
  • 斯蒂芬·P.罗宾斯、蒂莫西·A.贾奇,2008,《组织行为学》,李厚、孙健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唐代盛、李敏、边慧敏,2015,《中国社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困境与制度策略》,《中国行政管理》第1期,第62~67页。
  • 王鹏文,2018,《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模式及其启示——对深圳市龙岗区Z医院的初步探索与思考》,《社会与公益》第9期,第76~81页。
  • 王永华、罗家为,2018,《政府赋权与社工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选择——基于政社合作的分析视角》,《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第2期,第43~49页。
  • 魏燕希,2013,《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学理论》第17期,第66~67页。
  • 谢建社、隆惠清,2017,《积极心理学在残疾人社会工作中的运用》,《社会建设》第2期,第58~65页。
  • 亚当·斯密,2011,《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郭大力、王亚南译,译林出版社。
  • 张大维、郑永君、李静静,2014,《社会环境、社会支持与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耗竭——基于广深莞汉100名专职社工的调查》,《中州学刊》第2期,第79~84页。
  • 张秀艳、徐立本,2003,《人才流动的经济学分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5期,第118~123页。
  • 张志学、鞠冬、马力,2014,《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现状:意义与建议》,《心理学报》第2期,第265~284页。
  • Abrell-Vogel,C.,& Rowold,J.2014.“Leaders' Commitment to Change and Their Effectiveness in Change-Amultilevel Investigation.”27(6),900-921.
  • Barak,M.E.M.,Nissly,J.A.,& Levin,A.2001.“Antecedents to Retention and Turnoveramong Child Welfare,Social Work,and other Human Service Employees:What Canwe Learn from the Past Research?A Review and Metanalysis.”75(4),625-661.
  • Bernhardt,Dan.1990.“Skill Profilesand Firm Hierarchies:A Theory of Promotion and Compensation.”,in Queen's University.Francois,P.2000.“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as an Argument for Government Provision”,78(1),275-299.
  • Bull,M.,& Brown,T.2012.“Change Communication:the Impact on Satisfaction with Alternative Workplace Strategies.”30(4),135-151.
  • Carlström,E.D.2012.“Strategies for Change:Adaptation to New Accounting Conditions.”8(1),41-61.
  • Dhanesh,G.S.2014.“CSR as Organization-employee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Strategy:a case Study of Socially Responsibl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ies in India.”28(1),130-149.
  • Ferrall & Christopher.1991.“Promotion and Incentivesin Partnerships:Theory and Evidence.”Working Paper,Queen's University,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
  • Heinrich,C.J.2000.“Organizational Form and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Nonprofit and For-Profit Job-Training Service Providers.”19(2),233-261.
  • Hekman,D.R.,Steensma,H.K.,Bigley,G.A.,& Hereford,J.F.2009.“Effects of Organiz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Identification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ministrators' Social Influence and Professional Employees' Adoption of New Work Behaviors.”94(4),1325-1335.
  • Horstman,A.J.2006.“The Revolving Door:Predicting Turnover (Intent to Stay) among Fundraisers in the Nonprofit Sector (Doctoral Dissertation)”.Retrieved from ProQuest Dissertation Database(UMI Number:3249861).
  • MacLeod,W.Bentley,and James Malcomson.1988.“Reputation and Hierarchy in Dynamic Models of Employment.”96(4),833-854.
  • Malik,M.A.R.,Butt,A.N.,& Choi,J.N.2015.“Rewards And Employee Creative Performance:Moderating Effects of Creativeself-efficacy,Reward Importance,and Locus of Control.”36(1),59-74.
  • Mobley,W.H.,Horner,S.O.,& Hollingsworth,A.T.1978.“An Evaluation of Precursors of Hospital Employee Turnover.”63(4),408-414.
  • Perrott,B.E.2011.“Strategic Issue Management as Change Catalyst.” & 39(5),20-29.
  • Rosen & Sherwin.1982.“Authority,Control,and the Distribution of Earnings.”(2),311-323.
  • Steers,R.M.,& Mowday,R.T.,et.al.1981.“Employee Turnover and Post-decision accommodation Processes.”in L.L.Cummings & B.M.Staw (Eds.),1(3),235-281.
  • Tsai,C.,& Tien,C.2011.“Does Organizational Strategic Fit in Supply Chain Relations Affect the Propensity for Strategic Change?:Evidence from Taiwanese Investments in China.”5(2),164-180.

岗位设置是否影响在职社工的离职意愿?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0.79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引言
  • 二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 三 研究框架与变量设计
    1. (一)研究框架
    2. (二)变量设计
  • 四 数据来源与分析
    1. (一)数据来源
    2. (二)描述性分析
      1. 1.基本情况分析
      2. 2.因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3. 3.自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3. (三)相关性分析
  • 五 结论及政策建议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