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中国高校基金会组织结构的优化策略研究

摘要

高等教育面向社会化逐步推进,高校基金会由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通过文献研究和经验归纳,本研究发现:高校基金会组织结构与组织发展关系密切;提升筹资效率需要精干高效的专业团队,校长和首席筹款官是筹资团队中的关键少数个体;简化业务流程有助于提升筹资效率。高校应该提升筹资团队中关键少数的影响力,并通过组织制度予以巩固和拓展,对组织结构进行分层调整,通过决策层、操作层和监督层的协同提升筹资效率。

作者

殷洁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副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基金会管理、基金会保值增值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保罗·布雷特斯、何豪,2013,《善款善用:聪明慈善的战略规划》,李存娜译,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曹辉、李茹莹,2016,《美国大学基金会的资本输入、投资行为与治理方略》,《黑龙江高教研究》第2期,第81~85页。
  • 弗兰克·H.奥利弗,2011,《象牙塔里的乞丐——美国高等教育筹款史》,许东黎、陈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官有垣,2011,《非营利组织执行长之治理——以台湾社会福利相关基金会为例》,《中国第三部门研究》第2期,第2~25页。
  • 郭力,2014,《中国高校基金会运作取向——借鉴澳大利亚“教育投资基金”的设置与运作》,《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第155~160页。
  • 李洁,2010,《高校捐赠基金运作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
  • 李晓新、刘晔、张宏莲,2008,《规范化与专业化:大学基金会资金管理的法律问题研究》,《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第117~123页。
  • 理查德·科克,2014,《80/20法则》,冯斌译,中信出版社。
  • 吕杰、宗文龙,2013,《美国大学基金会的信息披露制度及其启示——以印第安纳大学基金会为例》,《比较教育研究》第6期,第93~97页。
  • 马修·比索普等,2011,《慈善资本主义——富人在如何拯救世界》,丁开杰、苟天来、朱晓红、王燕燕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王俊、骆威,2017,《公共责任的多面体——大学基金会的复合性公共责任的困境及其改善》,《甘肃行政学院学报》第4期,第61~73页。
  • 维弗雷多·帕累托,2010,《省时省力的二八法则》,许庆胜译,山西教育出版社。
  • 鄢奋,2009,《解读“帕累托效率”的公平思想》,《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第93~94页。
  • 殷洁,2017a,《基于协同治理的大学基金会投资风险防范研究——以A大学基金会为例》,《社会科学辑刊》第2期,第72~78页。
  • 殷洁,2017b,《制度环境视角下高校基金会趋同化影响研究》,《中国非营利评论》第2期,第83~97页。
  • 中国基金会发展报告课题组,2016,《中国基金会发展报告(2015~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朱富强,2010,《经济人假设的功利主义渊源:内在逻辑关系》,《改革与战略》第1期,第35~40页。

中国高校基金会组织结构的优化策略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7.97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分析基础
  • 三 组织结构中的关键因素
    1. (一)关键个体
    2. (二)组织流程
  • 四 组织结构三层次分析:决策层-操作层-监督层
    1. (一)决策层:合理配置资源
    2. (二)操作层:严谨高效执行
    3. (三)监督层:多主体协同参与
  • 四 结论与进一步讨论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