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第六章 城市综合竞争力研究
关键词
作者
王明亮 浙江江山人,教授,现任广东工业大学科技与人文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创新战略与创新管理、人才开发与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多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40余篇。
张清霞 广东阳江人,广东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应用经济学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技术创新与合作治理创新。主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广东省大学生专项培育资金“攀登计划”重点资助项目2项。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第六章 城市综合竞争力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阅读器阅览
第六章 城市综合竞争力研究
1 城市竞争力综合比较
1.1 评估依据
紧紧围绕已建立的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本书通过对广州城市的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创新能力、营商环境四个维度进行横向、纵向科学全面的对比分析,了解广州各方面的发展现状及其各方面发展与其他一线城市的差距以及优势。同时,为了更全面科学直观地测度广州与其他一线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差距,我们选取了代表老牌一线城市的北京和上海,代表新兴城市的深圳和天津这四个城市与广州比较,汇总整理了4份分报告中已有的2012~2016年北上广深津五个城市不同维度竞争力排名指数,通过运用科学的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得出这五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指数,从而为这五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做出一个合理科学的排名,对本次研究主题“广州是否已退出一线城市”做出更为有力的判断。
1.2 评估结果
本文运用了主成分分析法汇总制作了2012-2016年北上广深津五个城市在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创新能力、营商环境四个维度竞争力排名指数表(见表6-1、表6-2、表6-3、表6-4、表6-5)。
表6-1 2012年北上广深津四维度竞争力指数
表6-2 2013年北上广深津四维度竞争力指数
表6-3 2014年北上广深津四维度竞争力指数
表6-4 2015年北上广深津四维度竞争力指数
表6-5 2016年北上广深津四维度竞争力指数
运用以上数据通过软件计算,得出2012-2016年五个城市包括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创新能力以及营商环境四维度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数,如表6-6。
表6-6 2012~2016年北上广深津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数
图6-1 2012-2016年北上广深津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数折线
从表6-6的数据以及图6-1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数折线图可以看出,2016年广州排在五个城市中的第4位,在整体实力上逊色于北京和上海这种资力雄厚的老牌一线城市,也比新兴的深圳要落后一点,但比邻近北京的天津要强。从2012-2016年这五年排位分析,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五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主要分成了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北京、上海这两个直辖市,一个是政治中心,另一个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近年来城市竞争力越来越强,这两个城市也是出现在世界银行出版的《营商环境报告》中的中国城市,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第二梯队是深圳和广州。广州很早就被称为一线城市,而深圳是后来居上的一个一线城市,从近五年的数据来看,深圳均以略微优势领跑广州,排名第三。第三梯队是天津这类的新兴城市,依附着北京的资源,在新兴城市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2 广州城市综合竞争力发展趋势
从纵向评估广州城市综合竞争力结果来看,整体上广州的综合竞争力处在一个不错的水平。为了更加细致全面研究广州综合竞争力的实力大小以及综合竞争力里面城市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创新能力以及营商环境各自发展的水平,我们紧紧围绕已建立的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广州四大维度城市竞争力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如下评估。
2.1 经济总量稳步上升
2015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100.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8.09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5786.21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12086.11亿元,增长9.5%。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26∶31.97∶66.77。三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4%、29.0%和70.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6188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87.96亿元。广州2015年生产总值平稳发展。
在居民消费这一部分,广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0年的30658.49元,到2015年达到了46734.6元的位置,突破了4万元大关。广州2015全年的消费物价指数为101.7,数据显示,近年来,广州市消费物价指数趋向于100,稳定的物价有利于经济更好地发展前行,与全国消费物价指数对比,总体走势与中国消费物价指数相符。
政府财政方面,广州地方公共财政收入逐年增加,呈一种缓慢增长趋势,但是2015年公共财政收入仅为1349.09亿元,相比于其他城市略显不足。
总的来说,广州的经济总体保持了一个增长的水平,但是广州所处的地理位置与深圳邻近,经济增长的速度,甚至财政方面比深圳的水平还要低,虽然现在对广州的经济看起来没有什么影响,但是长久来看,是不利于广州的发展的。
2.2 产业结构优势凸显
广州是中国南部重要的金融贸易中心、港口城市。在近代以来的不断发展中,广州逐渐形成了以服务业和工业为主、农业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在服务业方面,广州在商业贸易服务、金融服务以及会展服务等第三产业行业里走在中国的前列,有力地带动广州经济的腾飞。在工业方面,广州是工业基地、华南地区的综合性工业制造中心,形成了门类齐全、轻工业较为发达、重工业有一定基础的外向型现代工业体系。中国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广州就拥有34个。广州工业增加值在广州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1/3。而规模以上的高新技术制造业汽车制造、电子通信和石油化工三大支柱产业的工业产值约占广州工业总产值的1/3。在农业方面,广州则以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业产业为主,打造“水果之乡”“南方花都”城市名片,推动广州经济多元化的可持续发展。
2.2.1 高新技术产业基本情况
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已具有较大规模,在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高新技术行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与优势。
就2016年而言,广州市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9109.8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6.5%,相较于2015年的43%上涨3.5个百分点;工业高新技术出口产品销售收入占工业出口产品交货值比重的39.5%,高新技术产品输出能力越来越强。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664.55亿元,增长7.5%,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17.8%,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7.2%,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5.1%,同时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下降4.8%,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下降2.6%。全年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三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693.48亿元,增长7.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49.57%。其中,汽车制造业和电子产品制造业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4346.27亿元和2892.88亿元,分别增长12.6%和7.9%,石油化工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54.33亿元,下降0.3%。
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快速增长的同时,高新技术企业也呈现爆发式增长。2016年广州市净增高企2820家,居全国第二,是2015年净增数263家的10倍多,增速居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首位,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4740家。在这4740家高新技术企业里,按企业规模分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66家;年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18家、超过10亿元123家;2家成为世界企业500强、10家成为中国企业500强、4家成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10家成为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89家在境内外主板上市、266家在新三板挂牌。按行业分有:电子信息领域2054家,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746家,高技术服务领域674家,生物与新医药领域457家,新材料新技术领域409家,以上五个技术领域涵盖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91%。
检索正文关键字
章节目录
-
1 城市竞争力综合比较
- 1.1 评估依据
- 1.2 评估结果
-
2 广州城市综合竞争力发展趋势
- 2.1 经济总量稳步上升
- 2.2 产业结构优势凸显
- 2.2.1 高新技术产业基本情况
- 2.2.2 服务业基本情况
- 2.3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 2.3.1 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创建实施
- 2.3.2 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
- 2.3.3 科技金融融合发展
- 2.3.4 合作共建创新平台
- 2.3.5 产学研协同创新
- 2.3.6 科技创新走廊打造
- 2.3.7 重大创新平台和孵化体系建设
- 2.3.8 科技成果产出
- 2.4 营商环境加快升级
- 2.4.1 交通邮电
- 2.4.2 市场宏观环境
- 2.4.3 创新创业环境
- 2.4.4 国际化环境
- 2.4.5 法治环境
-
3 广州愿景与展望
- 3.1 经济发展亟须科技创新新动力
- 3.2 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升级
- 3.3 研发投入规模与效率有待提升
- 3.4 科技成果转化有待加强
- 3.5 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