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从年少无声到少年有行:武术提升听障儿童抗逆力的行动研究

摘要

听障儿童普遍存在身体自尊偏低、交流能力欠缺、社会化能力缺失、认知能力较低等问题。本文以S市L康复中心的10名听障儿童(4~6岁)为研究对象,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通过优势视角,发现听障儿童在身体协调性、形象记忆力、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上具有相对优势,因此,提出设计武术小组工作的行动方案,利用赏识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行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以及家校联动模式,充分利用听障儿童的外部支持因素(“I have”),如关怀支持的环境、清晰的规则等,内在优势因素(“I am”),如较高的身体自尊、自豪感和自信心等,以及效能因素(“I can”),如沟通表达能力、问题界定能力等,最终达到提升听障儿童抗逆力的效果。

作者

文薇薇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在读本科生,主要研究领域为残障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等。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陈华,2001,《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形式与应用》,《中山大学学报论丛》第6期。
  • 童长江,1988,《12~16岁聋哑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实验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第4期。
  • 杜立婕,2007,《使用优势视角培养案主的抗逆力——一种社会工作实务的新模式》,《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 何姗姗,2018,《学前听障儿童抗逆力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江西财经大学。
  • 李翠苓,2012,《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
  • 李俊,2010,《不同运动干预对儿童身体自尊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苏州大学。
  • 李珂珂,2010,《我国听障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综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第3期。
  • 刘玉兰,2011,《西方抗逆力理论:转型、演进、争辩和发展》,《国外社会科学》第6期。
  • 刘玉兰、彭华民,2012,《儿童抗逆力:一项关于流动儿童社会工作实务的探讨》,《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 庞敬春,2015,《优势视角理论与听障大学生个性化教学研究》,《绥化学院学报》第4期。
  • 裴小茹,2012,《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养成——以上海市MH区×学校为例》,《社会工作》第11期。
  • 苏永华,1991,《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在聋童中的使用报告》,《心理学报》第1期。
  • 谭水桃、张曼莉、孙利娜、金巧红、郁鹏程,2009,《不同心理复原力中学生家庭环境因子比较》,《中国学校卫生》第2期。
  • 童敏,2013,《从问题视角到问题解决视角——社会工作优势视角再审视》,《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期。
  • 韦小满、刘艳虹、哈平安、马仁海,1999,《听力损伤与智力水平及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中国学校卫生》第2期。
  • 张福娟、刘春玲,1999,《听觉障碍儿童个性特征研究》,《中国特殊教育》第3期。
  • 张瑾,2017,《浅谈和谐的朋辈群体关系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大众文艺》第16期。
  • 赵芳,2012,《需求与回应:一项关于流动儿童适应的再研究》,《社会工作》第11期。
  • 钟毅平、谭千保、方柳,2006,《听障学生与正常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比较研究》,《心理科学》第1期。

从年少无声到少年有行:武术提升听障儿童抗逆力的行动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9.0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问题提出
    1. (一)研究缘起
    2. (二)文献综述
  • 二 听见你的“声音”:问题界定与策略制定
    1. (一)问题陈述与界定
      1. 1.身体自尊偏低
      2. 2.交流能力欠缺
      3. 3.社会化能力缺失
      4. 4.认知能力较低
    2. (二)发掘优势与潜力
    3. (三)制定行动策略
  • 三 看见你的“力量”:服务开展与评估反馈
    1. (一)寻求合作
    2. (二)执行实施
      1. 1.武术小组开展形式
      2. 2.多样教学法
    3. (三)评估反馈
      1. 1.效能因素(“I can”):参与感和表达力增强
      2. 2.外部支持因素(“I have”):礼仪性和规则性提升
      3. 3.内在优势因素(“I am”):自尊感和认知能力建立
  • 四 寻见你的“身影”:服务反思与展望
    1. (一)家庭系统的整合
    2. (二)社会系统的连接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