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六书本义》“几种有特殊关系”的字

摘要

汉字历史悠久,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算起到现行简化字,已经有350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时间里,除了汉字结构体式的变化外,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与汉语词语的孳乳分化,汉字也在不断地发生相应的增简和调整。加上汉字使用人数众多,使用的地域广阔,用字情况显得特别复杂,一字多词或一词多字的现象十分普遍。如果对古今字、俗字、异体字、繁体字、同源字、同形字、同族字等语言文字现象缺乏相应的了解和认知,将会给阅读古籍文献带来不少困难。因此,正确理解古书用字,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本章我们将通过对赵撝谦《六书本义》所涉及的记号字、俗字、异体字、古今字、同形字、同族字和同源字等“几种有特殊关系”的字的语言文字现象的考释,探析汉字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关键词

作者

张治东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六书本义》“几种有特殊关系”的字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62.33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第一节 “记号字”探释
    1. 一 记号与文字的产生和发展
    2. 二 《六书本义》“记号字”类型检讨
      1. (一)单体记号
      2. (二)指示记号
      3. (三)别形记号
      4. (四)美化记号
      5. (五)代替记号
    3. 三 “记号字”成因分析
      1. (一)汉字符号的约定俗成性和简约性特点促使汉字向记号半记号字转化
      2. (二)汉字形体的发展变化形成记号字
      3. (三)汉字音义转移和变化形成记号字
    4. 四 结语
  • 第二节 “古今字”探释
    1. 一 “古今字”概念
    2. 二 《六书本义》“古今字”注解体例
      1. 1.作某
      2. 2.亦作某
      3. 3.与续某同、又与某同、或与……某同或又同某
      4. 4.今用某或转同某或又今书与某同
      5. 5.今(俗)但用、又但用或俗用
      6. 6.同用或通用某
      7. 7.又与某通、又某或转与某通(同)
      8. 8.作某非或作某讹
      9. 9.史作某或古作(同)某或籀文作某
      10. 10.俗作某或俗混用
      11. 11.借与某同、亦用某、亦借某、俗但借或借同某
      12. 12.引经
    3. 三 “古今字”形成原因
      1. (一)语言的发展和词汇的丰富是古今字产生的根本原因
      2. (二)汉字自身发展体系的制约是古今字形成的显性表层原因
    4. 四 “古今字”产生途径
      1. (一)词义引申
      2. (二)假借表意
    5. 五 《六书本义》“古今字”形音义关系
      1. (一)古今字形体关系
      2. (二)古今字语音关系
      3. (三)古今字的意义关系
    6. 六 结语
  • 第三节 “俗字”探释
    1. 一 “俗字”概念
    2. 二 《六书本义》“俗字”表述体例
      1. 1.俗转某、俗混用或俗混某
      2. 2.俗作、俗用或俗或用
      3. 3.今(俗)但用、俗借某或混曰借某
      4. 4.今儃用、今用某或又今书与某同(通)
      5. 5.引经
      6. 6.作某……非
      7. 7.俗知是某字或俗转
      8. 8.俗隶作、讹作某或作某讹
      9. 9.隶作、亦省作或隶省作
      10. 10.史作某、古某字或古作某
      11. 11.亦作
      12. 12.通借某、借同某或儃借某
    3. 三 《六书本义》“俗字”类型分析
      1. (一)俗用
      2. (二)俗写
      3. (三)俗造
    4. 四 “俗字”产生原因
      1. (一)汉字发展的总趋势是简化
      2. (二)俗字自身的通俗性特点
      3. (三)政府主导的强制规范
      4. (四)古代文学作品在传抄过程中难免有讹误
    5. 五 “俗字”研究必备条件
      1. (一)识古文
      2. (二)明训诂
      3. (三)辨声韵
      4. (四)熟典故
    6. 六 结语
  • 第四节 “异体字”探释
    1. 一 “异体字”概念
    2. 二 《六书本义》“异体字”解说术语
      1. 1.俗作某、俗用某、俗借某或俗混某
      2. 2.隶作某、省作某或俗隶(省)作某
      3. 3.亦作某或作某……非
      4. 4.转同某或今但转某
      5. 5.讹作某或通用某
      6. 6.但借某、今但用某或俗但用某
      7. 7.又与某通(同)或转与某通(同)
      8. 8.亦通古作某或古从……作某
      9. 9.方音用某
      10. 10.古作某或史作某
    3. 三 “异体字”类型结构
      1. (一)异构字
      2. (二)异写字
    4. 四 “异体字”产生原因
      1. (一)构形可选项大
      2. (二)汉字繁简不拘
      3. (三)造字方法多样
      4. (四)书写习惯所致
      5. (五)强化词义的类属特性
    5. 五 异体字与古今字、俗字的关系
      1. (一)与古今字的联系和区别
      2. (二)与俗字的联系和区别
    6. 六 结语
  • 第五节 “同族字”探释
    1. 一 同族字
    2. 二 《六书本义》“同族字”类型
      1. (一)母文的类型特点
      2. (二)孳乳分化字的类型特点
    3. 三 “同族字”产生原因
      1. (一)语言与文字发展的不平衡性
      2. (二)造字思维的继承性、类推性和创新性
    4. 四 “同族字”孳乳途径
      1. (一)孳乳
      2. (二)假借
      3. (三)另起炉灶
    5. 五 结语
  • 第六节 “同源字”探释
    1. 一 “同源字”概念
    2. 二 《六书本义》“同源字”系统构建
    3. 三 《六书本义》“同源字”的孳乳分化方式
      1. (一)增加
      2. (二)减省
      3. (三)改易
    4. 四 《六书本义》“同源字”分化途径
      1. (一)由汉语词义引申引起的分化
      2. (二)由事物命名理据引起的分化
      3. (三)由汉字表意特点引起的分化
    5. 五 结语
  • 第七节 “同形字”探释
    1. 一 同形字
    2. 二 《六书本义》“同形字”类型
      1. (一)汉字初创时期,一形兼表多义,义项之间有渊源关系
      2. (二)假借同形,词语之间有源流
      3. (三)假借同形,词语之间无联系
      4. (四)造字耦合,同音并义不为假借
      5. (五)音变同形,注释为他字之用者
    3. 三 “同形字”产生原因
      1. (一)内部因素
      2. (二)外部因素
    4. 四 “同形字”产生途径
      1. (一)同一字形取义的多向性导致一形多用
      2. (二)书写变化造成同形字
    5. 五 结语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