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中国”想象与20世纪初期的中国文学史编纂

摘要

作为近代学制变革与学术变迁重要缩影的20世纪初期中国文学史,其编纂不可避免地要受近代趋时求变的动荡时局与“中西交通”的复杂环境所影响。有鉴于此,探讨以黄人《中国文学史》、林传甲《中国文学史》为代表的20世纪初期中国文学史编纂,如何通过“中国”形象的想象与建构来回应彼时“中西交通”的学术冲击,进而分析时人如何借助编纂中国文学史的方式来进行文化自信的建构。此类探讨有助于深入了解20世纪初期的学术史衍变。然而,学界对此问题尚缺乏深入研究。

关键词

作者

温庆新 1987年生,文学博士,现供职于扬州大学文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小说史及小说文献、近现代学术史、明清目录学史。出版专著5部,在海内外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4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与面上资助项目各1项。曾获江苏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扬州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入选江苏省第十六批“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江苏社科优青人才、扬州市“绿扬金凤计划”、扬州大学“高端人才支持计划”。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中国”想象与20世纪初期的中国文学史编纂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6.92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第一节 20世纪初期中国文学史想象“中国”的意图与方式
    1. 一 黄人《中国文学史》:“作为进步的历史”
    2. 二 林传甲《中国文学史》:“作为历史的记忆”
  • 第二节 20世纪初期中国文学史想象“中国”的影响因素与呈现面孔
    1. 一 以教育为事业与林传甲《中国文学史》的“中国”想象
    2. 二 “上救国策”经历与黄人《中国文学史》的“中国”想象
  • 第三节 20世纪初期中国文学史建构“中国”的意义及局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