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个性旨趣与20世纪初期的中国文学史编纂

摘要

20世纪初期的中国文学史编纂面临的最大难题在于无大量可供借鉴的同类著述,缺乏可供参考的范式模型。编纂者虽然可以借助传统“学问”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把握中国文学发展之大势,但如何有效地切入对中国文学发展的书写,同时寻求可供参考的评价体系与方法,则随编纂者之个性旨趣而各显神通,精采缤纷。如黄人《中国文学史》具有文学史兼具“传记体”色彩的“文学家代表”,兼具目录学意义的作品考辨及资料汇编,兼具选本学意义的“作品选”等旨趣选择。又如,林传甲《中国文学史》采用“专题形式”将“诸科关系文学者”与文学史之间有效融合起来,通过“附以鄙意”与“文典”式以身传教来授课从而形成自己的个性旨趣。来裕恂《中国文学史稿》则因个人承继风雅诗统而抄录汉魏诗歌,成书方式系抄录其另一著作《汉文典》,并以文字学及文章学作为其编纂的两大指导思想,这种编纂旨趣有别于黄人、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编纂。基于此,细究20世纪初期中国文学史著述的个性编纂旨趣,将有助于进一步分析此时中国文学史编纂的共性选择。

关键词

作者

温庆新 1987年生,文学博士,现供职于扬州大学文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小说史及小说文献、近现代学术史、明清目录学史。出版专著5部,在海内外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4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与面上资助项目各1项。曾获江苏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扬州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入选江苏省第十六批“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江苏社科优青人才、扬州市“绿扬金凤计划”、扬州大学“高端人才支持计划”。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个性旨趣与20世纪初期的中国文学史编纂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20.96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第一节 黄人《中国文学史》的个性旨趣
    1. 一 兼具“传记体”色彩的“文学家代表”
    2. 二 兼具目录学意义的作品考辨、遴选标准及资料汇编
    3. 三 兼具选本学意义的“作品选”
  • 第二节 林传甲《中国文学史》的个性旨趣
    1. 一 以“致用”诉求为联系“诸科关系文学者”与文学史的纽带
    2. 二 “甄择往训,附以鄙意”与“文典”式以身传教的授课方式
  • 第三节 来裕恂《中国文学史稿》的个性旨趣
    1. 一 《中国文学史稿》的编纂方式:从抄录汉魏诗赋及诗论文本说起
    2. 二 成书过程与编纂思想:《中国文学史稿》与《汉文典》的比较研究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