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两代新左派的论争与“文化唯物主义”

摘要

关于60年代初期的新左派,研究者德沃金这样描述道:“在最高峰时期,新左派是一个政治的和学术的网络或环境,用来出版杂志、书籍、时事小册子和时事通讯,并被组织成民族社团团体。”这一时期的新左派既拥有《新左派评论》这样的思想论坛,也有《超越冷漠》(Out of Apathy)这样的论文集和系列丛书,还有党派咖啡馆和民族社团之类的活动社团,并且也在核裁军运动和工党运动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此时的“新左派”称号对于参与者们来说,既意味着一种立场,也意味着具体的学术和政治生活。但由于各种原因,新左派团体的这种复合的身份并未得到合理的调适整合,这既表现在内部的主导思想未曾真正统一——“社团的宗旨从来没有被明确规定”——也表现在这些内部矛盾频频带给他们的身份危机,正如迈克尔·肯尼所说:“新左派到底是一种思想运动,还是一场独立政治运动,或者是一个工党的游说组织?……这场运动根本无法对这些问题做出不存争议的解答。”肯尼也因此将新左派未能有效解决内部矛盾视作其政治运动的活力迅速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德沃金一定程度上同意肯尼的观点,他也认为新左派团体的自我定位正如《新左派评论》所描述的“社会主义论证的地方,碎裂的团体感和团结感重新汇集起来的地方,而这种碎裂感曾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一部分”那样过于模糊,不利于明确行动的方向。但德沃金也较为同情地理解了新左派团体既不致力于成为党派政治的基础又不希望成为纯粹的讨论团体的初衷。他用编委之一萨维尔的话解释道,这样做是为了避免越来越被卷入统治机构中,进而因为直接政治的局限无法实现他们的主要目标,即观念的澄清、发展和扩展。同时他还特别注意到,汤普森虽然在《新左派评论》合刊后便一直扮演一个尖锐到几乎起到分裂效果的批评者,但在新左派运动中汤普森却因为“对权威主义的官僚主义记忆犹新”,所以既有意在新左派内部保持一定的多元性,又有意避免让这个新的团体成为某种明确的领导者。另一位研究者林春也就此专门提出:“一方面,新左派的经验告诉我们回避党派官僚政治是对古典政治学的挑战;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承认它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重大收获,它突破了将‘政党’视作能够为有效的政治教育和动员创造条件的唯一渠道这一传统框架。”

关键词

作者

程祥钰 生于江苏南通,清华大学文学博士。曾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任教,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并在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担任教学和研究工作。出版译著一部,发表论文和译文多篇。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两代新左派的论争与“文化唯物主义”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22.84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第一节 第二代新左派的挑战
    1. 一 新左派的新老交替与角色转换
    2. 二 “可疑的英国传统”
    3. 三 充满争议的“理论”
  • 第二节 意识形态理论与“基础/上层建筑”模式批判
    1. 一 文化中的“意识形态”与“冲突”
    2. 二 “霸权”与共同文化中的“主导、残余和新兴”
  • 第三节 “经验”与“感觉结构”
    1. 一 “经验”的意义与危险
    2. 二 “经验”与“左派利维斯主义”
      1. (一)“经验”的保守主义传统
      2. (二)威廉斯对“经验”传统的转化
    3. 三 “感觉结构”
  • 第四节 “文化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