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长城文化遗产利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

长城是我国体量最大、分布最广、问题最复杂的文化遗产。长城的保护利用现状、问题与趋势是我国文化遗产利用的缩影。本报告将长城的利用分为接触型利用和非接触型利用,并系统地对各种利用方式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发现,旅游已经成为长城的主要利用形式,长城利用程度对综合效益、遗产保护状态均有积极影响。同时,接触型利用的综合效益明显高于非接触型利用,在将来的长城保护利用中需要加以关注。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了长城优先保护、分级管理、选择开放、差别利用的策略。

作者

周小凤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遗产认同、遗产记忆。
刘文艳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遗产保护与利用。
陈晨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遗产旅游与遗产保护。
于冰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遗产保护与利用、遗产保护管理制度。
张朝枝 ,博士,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遗产旅游与目的地管理。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国家文物局:《关于促进文物合理利用的若干意见》,2016。
  • 国家文物局:《中国长城保护报告》,2016。
  • 孙伟航、韩雨桐、王宁、赵洋:《基于社会责任投资的遗产保护与开发——以八达岭长城社区参与为例》,《经营与管理》2018年第9期。
  • 于冰:《中国长城整体保护管理:挑战与探索》,《中国文化遗产》2018年第3期。袁婧:《为长城构筑更完善的保护屏障》,《光明日报》2018年3月8日第16版。
  • 张朝枝、郑艳芬:《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关系的国际规则演变》,《旅游学刊》2011年第1期。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

长城文化遗产利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4.32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文化遗产利用的定义与内涵
    1. (一)利用的定义
    2. (二)利用的内涵
  • 二 长城利用的分类与特征
    1. (一)利用的分类
    2. (二)利用的特征
      1. 1.资源分布区域广,但利用区域集中
      2. 2.资源遗存量大,但利用对象集中
      3. 3.遗产保护等级不一,但利用多的地方保存良好
      4. 4.以旅游为主要利用形式,以管理委员会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管理
      5. 5.总体经济效益显著,接触型利用高于非接触型利用
      6. 6.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接触型利用高于非接触型利用
  • 三 利用的趋势与策略
    1. (一)利用趋势
      1. 1.在国民文化自信建设中承担更重要的功能
      2. 2.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将进行更大的突破
      3. 3.旅游利用在遗产保护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4. 4.接触型利用需要受到更多关注
    2. (二)利用策略
      1. 1.优先保护
      2. 2.分级管理
      3. 3.选择性开放
      4. 4.差别化利用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