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中国交通基础设施时空演变及特征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由于新中国成立之前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十分落后,为缓解这一约束现状,我国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在基本建设投资中的比重保持在15%左右,但是在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经历了多次较大的动乱,使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持续性。交通基础设施供给滞后于交通运输需求的增长,交通体系的落后逐步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市场活力的激发,国家对于良好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日益增加,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资本,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拉开了交通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的序幕,但是资金不足成为当时亟须解决的困难,针对建设资金短缺等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瓶颈”问题,国家进行了大量积极的探索,出台了很多建设性的政策,由此交通基础设施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从统计数字来看,公路里程从1978年的89.02万公里增加到2016年的469.63万公里,增加了近4.3倍。在公路质量方面,等级公路里程占总里程的比例从1990年的72.1%上升到2016年的90.0%,网络化和纵深化的公路网逐步形成,城市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路况有了显著改善,通行时间极大缩短。为应对金融危机、刺激国内市场需求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1998年之后中央政府陆续出台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4万亿元投资刺激计划”,其资金主要流向“铁公基”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在中央和地方双向推动下,基础设施建设达到空前的热潮,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有多项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截至2016年末,全国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3.1万公里,高铁营业里程达到2.2万公里,均居世界第一。从总体上来看,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经历了从“瓶颈制约”到“初步缓解”,再到“基本适应”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过程,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快速缩小,部分领域已经实现超越,一个布局合理、连接紧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逐步形成。

关键词

作者

李天籽 经济学博士,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区域经济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国际经济、资源经济等。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各类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3部,在权威和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王伟 经济学博士,内蒙古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中国交通基础设施时空演变及特征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27.93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中国交通基础设施衡量指标及方法
    1. (一)中国交通网络密度
    2. (二)中国交通运输量与周转量
    3. (三)中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额
    4. (四)中国交通基础设施邻近度
    5. (五)微观企业到高速公路的距离
  • 二 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阶段演变及特征
    1. (一)恢复发展阶段(1949~1978年)
    2. (二)平稳发展阶段(1978~1998年)
    3. (三)高速发展阶段(1998年至今)
  • 三 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及特征
    1. (一)区域层面的空间分布及特征
      1. 1.交通基础设施密度的区域格局演变
      2. 2.交通运输业的区域格局演变
      3. 3.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区域格局演变
    2. (二)省级层面的空间分布及特征
      1. 1.交通基础设施密度的省级格局演变
      2. 2.交通运输业的省级格局演变
      3. 3.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省级格局演变
    3. (三)城市层面的空间分布及特征
      1. 1.交通基础设施密度的市级格局演变
      2. 2.交通运输业的市级格局演变
    4. (四)企业到最近高速公路距离的空间特征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