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国际联盟的成立

摘要

1914年7月,以奥匈帝国皇储裴迪南大公在巴尔干半岛的萨拉热窝被暗杀为导火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基于之前欧洲各国之间缔结的同盟条约中的相互援助条款,欧洲各国及其海外殖民地很快被卷入了战争。 同盟国一方的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与协约国一方的英国、意大利、法国、俄罗斯、日本、美国是主要的参战国,包含所有宣战国在内,参战国总数达到了31个。战场不限于欧洲,还波及欧洲大国殖民地中东地区以及亚洲地域。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中刻画的在中东地区十分活跃的英国将领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其历史背景就是一战时英国与德国之间激烈争夺美索不达米亚地区。 无论是参战国的数量还是波及地域的范围以及长达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段,第一次世界大战都称得上一场真正的大战,许多国家的国民被卷入了战争,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传统战争体制下,国家社会经济体制基本与平时没有太大的差异,普通国民的生活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动员了许多普通民众,为推行军事产业优先政策改变了国家经济体制,为获取战争的胜利举全国之力展开舆论统制与宣传运动等,是一场集结全国之力发动的“总体战”。由于全国的人力物力与资源都投入到了战争之中,军事技术突飞猛进,潜水艇、坦克得以开发使用,也出现了使用毒气造成杀伤的情形,战争变得异常惨烈。

关键词

作者

〔日〕篠原初枝 美国芝加哥大学国际关系史博士,日本早稻田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科教授,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客座研究员,曾任早稻田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科科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关系论、国际关系史、日美关系史、国际关系中的法与政治。出版学术专著《国际联盟的世界和平之梦与挫折》《从战争之法走向和平之法: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国际法学者》等。
牟伦海 日本早稻田大学国际关系学博士,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文化论、日本外交史、日美文化关系史。已出版学术专著《战后日本对外文化政策研究:1952至1972年重建的摸索》(日文版,破格入选早稻田大学学术丛书系列,获得早稻田大学全额资助),在中日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国际联盟的成立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23.47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第一节 民间构想
    1. 中立国美国
    2. 强制和平联盟
    3. 海牙会议派
    4. 国际法学者对于战争的疑问
    5. 美国国内的自由主义者
    6. 欧洲各国国内的动向
  • 第二节 巴黎和会
    1. 美国参战与威尔逊的讲和原则
    2. 威尔逊-豪斯战后构想
    3. 杨·史末资的计划
    4. 大国与小国
    5. 巴黎和会上的讨论
    6. 中小国家的主张——顾维钧的雄辩
    7. 明确一国一票原则
    8. “代表”的含义
    9. 集体安全保障
    10. 旧殖民地的处理——委任统治
    11. 承认“门罗主义”与中国的反对
    12. 国际联盟的成立
  • 第三节 “大国”日本
    1. 认识落后的日本政府
    2. 来自近卫文麿的批判
    3. 外交调查会——伊东和牧野之间的争论
    4. 消极的政府与外务省
    5. 加入大国行列的“沉默伙伴”
    6. 为数不多的修正案
    7. “人种平等条款”的提出
    8. 山东问题与中国的反对
    9. 中野正剛见闻录
    10. 日本国内的反应
  • 第四节 美国加盟的挫折
    1. 参议院上的较量——威尔逊的挫折
    2. 威尔逊的败北与胜利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