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中国电影艺术的现代转型——论“80年代”电影思潮》导论

摘要

中国电影仅有百年历史,但其间沧海桑田,多有变迁。有研究者指出,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电影就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由萌芽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文化性质”转化为具有现代意识的“革命电影文化”,生发出前所未有的意识形态内容。还有研究者认为,“40年代下半叶,中国古典电影内部现代艺术因素已相对集中的出现,中国电影的母体从整体上显示出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蜕变的朕兆”,“走近了现代电影的大门”。不少当代学者则指出,新时期中国电影呈现多方面、多层次的历史转向。应该说,上述历史分析都拥有充分的现实依据,它们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描述了特定历史时期中国电影发展的某些症候;但就电影的艺术本质而言,学界对于其变迁轨迹及发展规律等核心问题鲜有具体明晰的结论。中国电影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作为舶来品,在这块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它历经一个多世纪的生长,形成了怎样与众不同的电影品性?20世纪下半叶风雷激荡的岁月,孕育并触发了中国电影怎样的跌宕蜕变?今天的中国电影,真的已经敲开了“现代电影”的大门了吗?解答诸如此类的问题,要沿着中国电影的艺术现代性脉络,厘清本质特征,探寻概念内涵,方可把握中国当代电影的历史流变及其规律,这是本书写作的基本出发点。

关键词

作者

王丽娟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自1995年以来,从事影视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对当代艺术转型期的影视创作思潮有着深入的探讨。先后关注过电视节目的娱乐化思潮、电视新闻平民化思潮、影视历史剧的戏说思潮、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思潮、“80年代”电影美学思潮等。先后在《电影艺术》《中国电视》《钟山》等刊物发表论文及文学作品数十篇,创作电视作品10余部,出版专著《视听语言传播艺术》等五部。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中国电影艺术的现代转型——论“80年代”电影思潮》导论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2.2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中国电影艺术本质体认溯源
  • 二 中国电影艺术的转型与电影思潮的流变
  • 三 “80年代”的历史意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