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宗教心理治疗的双重X模型

摘要

弗洛伊德所倡导的驱力模式,经过荣格、阿德勒、埃里克森、弗兰克尔等人的过渡之后,进一步演化为自我模式、关系模式和自体模式,它们从学科内部推动着精神分析运动向前继续发展。存在分析宗教心理学是连接精神分析宗教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宗教心理学的桥梁。精神分析的基点是“潜意识”领域,竭力向“意识”呈现人的本能的事实,而存在分析的“意义治疗学”则寻求精神现实的意识。文本构建了存在分析的双重X模型,运演了第二重X模型的大我在心灵动力的驱使下,唤醒第一重X模型的小我在本能和冲动的游离状态中对自身人性的重视,唤醒一个作为万物灵长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存在分析的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精神分析的治疗原理,即作为第一重X模型的人(主体)认识到自己(自我中超我的层面)与第二重X模型的客体大我世界(世界的爱、良心、责任、意义等)存在的差距,进而产生心灵动力——紧张,在意义意志的指引下,个体自我在世界客体中寻求现实意义,唤起自我在被抛的世界中生存下去。本文进一步探讨宗教在心理治疗和心灵治疗(精神性治疗)中的作用,并探讨牧师与心理医生的关系,期望对起步中的中国宗教心理学学科建设有所裨益。

作者

周普元 ,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宗教心理治疗的双重X模型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21.6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的历史逻辑及其地位
    1. (一)精神分析向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的拓展
      1. 1.弗洛伊德个体内在驱力模式的X模型
      2. 2.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ψ模型
      3. 3.阿德勒:将上帝从个体内在俄狄浦斯情结引向外在社会目标
    2. (二)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相关理论
      1. 1.反对主观和客观(或物质和精神)的两分法
      2. 2.在行为动因的解释上,拒绝因果关系决定论,主张人具有自由选择的能力
      3. 3.从现象学的立场出发,强调对人的存在应作整体的分析
      4. 4.在心理治疗中,存在分析者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 (三)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在心理学史上的地位
  • 二 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的双重X模型
    1. (一)弗兰克尔的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理论及其双重X模型建构
      1. 1.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的第一重X模型:主体自我心理模型
      2. 2.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的第二重X模型:主体自我与客体世界模型
      3. 3.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双重X模型的整体运演:主体自我向客体大我的超越
  • 三 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双重X模型的宗教心理学应用
    1. (一)第一重X模型:宗教与心理治疗关系
    2. (二)第二重X模型:宗教与心灵治疗的关系
    3. (三)心理咨询师与牧师的关系
      1. 1.心灵治疗是心理治疗的一种补充
      2. 2.心理医生、牧师与患者的友谊关系
      3. 3.宗教治疗也是一种心灵治疗
      4. 4.有神与无神论患者的心灵治疗基础
      5. 5.心理治疗师、牧师对心灵治疗的把握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