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家族组织与婚姻网络

摘要

对祖先源流的书写和建构,虽然使得怀远境内来源各异的各大姓氏家族人群,能够基于共同的利益需求和时代形势,模糊过去的来源差异,在不同历史时期建立起跨越姓氏界限的地域认同或族群认同,但是笔者深入和里、南寨这两个典型的“峒地”村寨却发现,该地域村寨内部不同家族人群之间的“结群”方式和族群边界的维系机制,是将以本土父子(兄弟)关系为经的“兜”组织和以夫妻关系为纬的通婚网络作为核心建立起来的。本章即是对和里、南寨村寨人群内部“结群”过程和机制的探究与揭示。 首先,对当地人群“房族”组织的结构和运作方式进行考察。笔者通过查阅并比较各姓氏族谱,以及在田野调查中对各大姓氏家族内部各家户之间的结群方式进行观察发现,目前这一区域形成的“房族”组织不是以大家庭人口的不断增殖和支系的派生而自然生成的,而是通过追溯和建构彼此祖先的(拟)血缘关系(兄弟或父子关系),以凝聚不同的小家庭而形成的族群共同体“兜”或“卜拉”组织为基础,于清代中期开始吸收宋代以来儒家士大夫推行的“宗族”观念,通过设立公产作为蒸尝、修建祠堂祭祀祖先、编纂族谱等活动,才逐步形成了今天我们能够观察到的当地人群建构的“房族”组织。

关键词

作者

黄瑜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研究员,民族学博士后。先后于厦门大学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和人类学硕士学位,于中山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历史人类学、族群研究、社会文化史。长期关注中国西南地区的历史记忆与书写、仪式传统与实践、族群关系及社会文化变迁。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家族组织与婚姻网络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31.01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第一节 “兜”与“房族”
  • 第二节 通婚禁忌与姻亲网络
    1. 一 同“姓”不同“宗”可婚:通婚禁忌与家族“宗”之观念的建构
    2. 二 跨越宗(房)族的婚姻纽带
  • 第三节 婚嫁习俗与仪式传统
    1. 一 婚前的恋爱习俗与通婚网络的关系
    2. 二 婚嫁仪式传统与婚姻网络的延伸
    3. 三 “不落夫家”习俗与婚后的女红生活
  • 第四节 节庆习俗与姻亲关系的巩固
    1. 一 “吃冬”节俗与姻亲走访
    2. 二 与“吃冬”对应的农历七月十四节俗
    3. 三 婚姻网络与族群边界的探讨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