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汉语意合语法的若干问题

摘要

汉语意合语法思想的端倪可追溯到常理1987年发表在《语文导报》上的《汉语语法研究观念的嬗变和走向》一文,而其正式定名见于《文化的深层选择——汉语意合语法论》一书。自该书问世,已经过去了整整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间,汉语意合语法的研究,随着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和变化也呈现了新的面貌。2012年,张黎出版了《汉语意合语法研究——基于认知类型和语言逻辑的建构》一书,对汉语意合语法的研究做了一个阶段性的总括。同时,意合语法问题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金立鑫、任永军、徐国玉专文讨论了意合语法问题。 本文拟结合汉语语法研究的现状,就汉语意合语法的若干问题加以讨论,以资深化对汉语意合语法以及汉语语法自身的认识。

关键词

作者

常理 ,日本大阪产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语言学理论。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常理:《汉语语法研究观念的嬗变和走向》,《语文导报》1987年第5期。
  • [2]金立鑫:《“汉语意合语法”批判》,《北方论丛》1995年第5期。
  • [3]金立鑫:《对张黎的“意合语法”批判之二》,《汉语学习》1995年第6期。
  • [4]鲁川:《意合语法网络》,商务印书馆,2001。
  • [5]任永军:《汉语意合问题研究述略》,《汉语学习》2010年第3期。
  • [6]孙景涛:《论“一音一义”》,《语言学论丛》第31辑,商务印书馆,2005。
  • [7]王力:《汉语语法纲要》,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57。
  • [8]徐国玉:《汉语语法研究的方向性探索——〈汉语意合语法研究〉评介》,《汉语学习》2013年第4期。
  • [9]徐通锵:《汉语字本位语法导论》,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 [10]张黎:《汉语“动作-结果”的句法呈现及其认知类型学的解释》,《对外汉语研究》2010年第6期。
  • [11]张黎:《汉语“了”的语法意义及其认知类型学的解释》,《汉语学习》2010年第6期。
  • [12]张黎:《“界变”论——关于现代汉语“了”及其相关现象》,《汉语学习》2003年第1期。
  • [13]张黎:《“有意”和“无意”——汉语“镜像”表达中的意合范畴》,《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第1期。
  • [14]张黎:《“着”的语法意义的认知类型学解释》,日本《中国语教育》2011年第9期。
  • [15]张黎:《汉语“把”字句的认知类型学解释》,《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3期。
  • [16]张黎:《汉语补语的分类及其认知类型学解释》,《对外汉语研究》2008年第6期。
  • [17]张黎:《汉语句式系统的认知类型学分类》,《汉语学习》2012年第3期。
  • [18]张黎:《汉语时制的认知类型学视角》,《中国语文法研究》2012年第1期,日本京都朋友书店。
  • [19]张黎:《汉语意合语法的句法机制》,浙江大学“第8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讨论会”发言稿。
  • [20]张黎:《汉语意合语法研究——基于认知类型和语言逻辑的建构》,东京白帝社,2012。
  • [21]张黎:《汉语意合语法与汉语语法学的观念更新》,《汉语与汉语教学研究》2012年第3期。
  • [22]张黎:《文化的深层选择——汉语意合语法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
  • [23]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1985。

汉语意合语法的若干问题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8.59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引言
  • 一 意合语法的由来及其演进
    1. (1)语义范畴论
    2. (2)语义搭配律
    3. (3)语义函数论
    4. (4)“界变”论和“有意无意”说
  • 二 汉语意合机制论
  • 三 意合语法与当代汉语语法研究
    1. (一)两大取向
      1. 1.普世化取向的语法研究
      2. 2.本土化取向的语法研究
    2. (二)四个误区
      1. 1.共性至上论
      2. 2.形态中心论
      3. 3.形式和意义对应论
      4. 4.狭义操作论
    3. (三)挑战和机遇
      1. 1.汉语研究传统的挑战
      2. 2.自然语言人工智能理解的挑战
      3. 3.国际汉语教学和研究的挑战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