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从鸠摩罗什所译般若系经典看大乘佛教“真理”的中国化

摘要

在梵本《大品般若经》中,“法性”(dharmatā)常与“真如”(tathatā)、“法界”(dharmadhātu)、“实际”(bhūtakoṭi)等概念并列使用,代表大乘的核心概念“空性”(śūnyatā)。这些概念在《小品般若经》中虽在不同语境中独立出现,却最终共同构成了大乘佛教的“真理”。可是,在鸠摩罗什所译《大智度论》及罗什本人的论述里,这些概念被视作“实相”的“异名”。这是与鸠摩罗什意图建构的实相论相关的,并且深刻影响了后世汉传佛教本体论的发展。

作者

赵文 ,南开大学哲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从鸠摩罗什所译般若系经典看大乘佛教“真理”的中国化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6.34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般若经》中的“真理”:法性、真如、法界、实际和法身
    1. (一)《小品般若经》中的法性
    2. (二)《小品般若经》中的真如
    3. (三)《小品般若经》中的法界
    4. (四)《小品般若经》中的实际
  • 二 鸠摩罗什所译般若经论中的“实相”
    1. (一)鸠摩罗什之修学背景与著述
    2. (二)罗什翻译及著述中实相之定义
  • 三 “实相”概念与汉传佛教本体论的建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