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家庭革命:清末民初读书人的憧憬》引言

摘要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立法院进行了《民法》修订工作,其中一项重要的议程就是制定《亲属法》。1930年4月18日,立法院院长胡汉民邀请全国教育会议参会人士至立法院进餐一叙。胡汉民抛给诸位教育专家三个问题: 一,姓的问题。要姓?不要姓?如果要姓,应保父姓抑应从母姓? 二,婚姻问题。要结婚?不要结婚?如要结婚,早婚或迟婚有无限制? 三,家庭问题。要家庭?不要家庭?如果要家庭,是大家庭好,还是小家庭好? 在场的蔡元培主张不要姓,因为用父姓不公道,而用母姓也不妥当,应该“用别称符号来代替”。他说:“在理想的新村里,不结婚好。因为在这新村里面有一人独宿的房间,亦有两人同居之房间,有跳舞场、娱乐室,种种设备应有尽有。两人要同居住之前,应先经医生之检查,并须登记。如是则将来生下男女可有标识了。”

关键词

作者

赵妍杰 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华民国史、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译有《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1857—1942)》,在《近代史研究》《清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研究》等刊物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家庭革命:清末民初读书人的憧憬》引言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8.27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