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离婚自由:五四前后婚姻解体的去道德化及正面化

摘要

1922年夏,《妇女杂志》的一位无锡读者写信给编辑说:“现在离婚这两个字,闹得是人人知道了。然而为什么要离婚?什么叫做离婚?离婚的真义怎样?倘使照此下去,岂不要弄成一个夫不夫、妇不妇的糊涂时代么?这也是新文化前途的危机。”从中不难看出,这位读者担忧离婚观念的新动向甚至会对整个新文化运动造成出乎意料的负面影响。 其实,在任何一个人类社会,婚姻的解体都是存在的,差别在于婚姻解体的原因、数量以及人们看待它的态度。既有研究多从新派控制的舆论出发,诠释离婚的正面意义,将离婚视为“权力”或“现代性”的一部分,而忽略其对人生和社会的消极影响。然而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是,为何一个让西方人感到头疼的社会问题,在中国却变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乃至值得提倡的对象。本章便尝试从中西、新旧、男女、老少等不同视角来解读近代中国的离婚言说及其所展现的时代特色。

关键词

作者

赵妍杰 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华民国史、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译有《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1857—1942)》,在《近代史研究》《清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研究》等刊物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离婚自由:五四前后婚姻解体的去道德化及正面化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0.03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