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陌生人社会与公共道德秩序的构建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以“亲近伦理”为主的熟人社会,逐渐演变成以“陌生人公共伦理”为主的陌生人社会。传统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型,带来了社会运行的不确定性和社会道德规范的模糊性,由此引发了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排他主义、信任危机、道德秩序混乱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社会的良序运行,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严重挑战,整个社会呈现出普遍的道德焦虑而又无所适从,由此预示着道德风险的加剧。在陌生人社会道德秩序缺位的情况下,如何重构公共道德秩序则成为一个关键问题。陌生人社会公共道德秩序的构建可以有多种路径,而基于法治基础上的制度化不失为一种重要途径。首先,要破解道德秩序的制度性匮乏难题。在道德秩序构建中,应以“公德”建设为主要目标。其次,法律与道德协同发力,保障道德秩序的良好运行。法律具有强制性与威慑力,是社会运行的重要制度保障,道德秩序的运行需要依托法律制度。最后,构建相应的道德机制,保障道德发挥效力。道德秩序要产生效果需要依托法律的“底线”,同样需要借助于道德本身的机制,陌生人社会公共道德秩序的构建需要相应的道德机制来保障。

作者

李建华 ,哲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浙江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伦理学会执行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人事伦理学、政治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等。
江梓豪 ,中南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人事伦理学、政治哲学等。
Li Jianhua
Jiang Zihao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陌生人社会与公共道德秩序的构建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5.53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