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社会企业认证在中国:法律属性与体系构建

摘要

:作为混合组织的社会企业在本土化过程中面临识别范式模糊与合法地位危机的问题。本文以比较注册制与认证制的法律属性差异及其在身份识别体系中的地位为研究切入点,梳理我国社会企业身份认证制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以现阶段完善我国社会企业认证制的基本问题和制度安排为研究落脚点。研究发现,社会企业认证是组织取得社会企业特殊标识符号,适用特殊性规则的法律行为。当前阶段我国更适合实施认证制,以便赋予已经以各种法律形式存续的准社会企业合法身份。我国现有社会认证制在整体上呈现初步发展的态势并已具备基本要素,但在认证标准、认证主体、认证程序、认证效果等方面有待完善。构建我国社会企业身份认证制,建议秉持政府驱动与市场主导的基本理念,坚持多元化、市场化和法制化的基本思路,以私主公辅、简政放权、公平竞争与牟利禁止为基本原则,将认证权、监管权和协同权予以合理配置,在运行机制及法律效果方面相应完善,并在恰当时机推动立法完善社会企业注册制。

作者

刘先良 ,法律经济学博士,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民商法系副主任,江西财经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投资风控部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商法学、金融法学。
Liu Xianliang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丁度源(2013):《韩国社会企业促进法》,《中国第三部门研究》,第2期。
  • 樊云慧(2016):《论我国社会企业法律形态的改革》,《法学评论》,第5期。
  • 樊根耀(2007):《第三方认证制度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生产力研究》,第2期。
  • 韩文琰(2018):《立法认证:解决我国社会企业融资难的重要途径——现实审视与国际比较》,《甘肃政法学院学报》,第2期。
  • 何辉(2013):《社会企业的兴起:理论观点与中国实践》,《中国民间组织报告(201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金锦萍(2009):《社会企业的兴起及其法律规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4期。
  • 金锦萍(2014):《社会企业的兴起及其法律规制》,《中国非营利组织法前沿问题》,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刘继同(2004):《社会企业》,《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2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刘培峰(2018):《2017年中国的公益慈善在路上》,《中国非营利评论》,第2期。
  • 罗文恩、黄英(2019):《构建社会企业身份: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社企认证实践比较分析》,《中国非营利评论》,第1期。
  • 李健(2018):《社会企业政策:国际经验与中国选择》,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刘大洪、李华振(2005):《政府失灵语境下的第三部门研究》,《法学评论》,第6期。
  • 李芳(2008):《非法人慈善团体的法律地位》,《民商法论丛》,北京:法律出版社。
  • 裴立新(2016):《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现状、作用与政策建议》,《中国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报告(2016)》,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沙勇(2013):《中国社会企业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舒博(2010):《社会企业的崛起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税兵(2010):《非营利法人解释:民事主体理论的视角》,北京:法律出版社。
  • 王名(2013):《社会组织论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王世强(2012):《社会企业的官方定义及其认定标准》,《社团管理研究》,第6期。
  • 王世强(2014):《社会企业的兴起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中国民间组织报告(2014)》,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吴宏洛(2017):《社会企业提供养老服务的公益逻辑与运行困境》,《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
  • 徐家良、张其伟(2016):《中国民办非企业单位评估专题数据分析(2015)》,《中国社会组织评估发展报告(2016)》,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薛波(2013):《元照英美法词典:缩印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雅克·迪夫尼等(2009):《从第三部门到社会企业:概念与方法》,《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4期。
  • 余晓敏、丁开杰(2011):《社会企业发展路径:国际比较及中国经验》,《中国行政管理》,第8期。
  • Alexander,M.M.(2014),“Benefit Corporations—the Latest Development in the Evolution of Social Enterprise:Are they Worthy of a Taxpayer Subsidy”,.. 38(2),pp.219-280.
  • Blount,J.& Nunley,P.(2015),“Social Enterprise,Corporate Objectives,and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Narrative”,52(2),pp.201-254.
  • Dees,J.G.(1998),“Enterprising Nonprofits”,76(1),pp.54-69.
  • Mayer,L.H.& Ganahl,J.R.(2014),“Taxing Social Enterprise”,66(2),pp.387-442.
  • Murray,J.H.(2012),“Choose Your Own Master:Social Enterprise,Certifications,and Benefit Corporation Statutes”,..... 2(1),pp.1-54.
  • Stevens,S.(2014),“Tax Aid to Public and Social Enterprises:A Collision Between Competition and Public Policy”,. 23(3),pp.149-170.

社会企业认证在中国:法律属性与体系构建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6.7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引言
  • 二 我国社会企业认证制的体系定位与法律性质
    1. (一)身份体系梳理:本土准社会企业的身份识别
      1. 1.认证制:福利企业
      2. 2.注册制:民办非企业单位
    2. (二)法律属性辨析:社会企业注册制及认证制
      1. 1.社会企业注册制的法律属性
      2. 2.社会企业认证制的法律属性
    3. (三)制度前景展望:实施社会企业认证制的必要性
      1. 1.明确界定法律地位
      2. 2.推动第三部门发展
      3. 3.促进社会企业推广
  • 三 我国社会企业认证制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1. (一)我国社会企业认证制的发展现状
      1. 1.民间实施的社会企业认证制
      2. 2.官方实施的社会企业认证制
    2. (二)我国社会企业认证制的问题分析
      1. 1.官方认证:覆盖范围有待拓宽
      2. 2.民间认证:政策支持相对有限
  • 四 我国社会企业认证制的构建思路与体系设想
    1. (一)社会企业认证制的基本问题
      1. 1.基本理念:政府驱动及市场主导
      2. 2.基本思路:多元化、市场化与法制化
    2. (二)社会企业认证制的基本原则
      1. 1.私主公辅
      2. 2.简政放权
      3. 3.公平竞争
      4. 4.牟利禁止
    3. (三)社会企业认证制的职权配置
      1. 1.认证权:第三方机构
      2. 2.监管权:民政部与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3. 3.协同权:其他主管部门
    4. (四)社会企业认证制的运行机制
      1. 1.组织机构申请认证
      2. 2.第三方认证机构审核
      3. 3.市场与政府采信结果
    5. (五)社会企业认证制的法律效果
      1. 1.非主体类型创新
      2. 2.权利义务特殊性
  • 五 结语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