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社会组织对党建的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社会组织对党建的态度可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类型,不同态度直接影响着社会组织党建的效果。本研究以政治信任为理论视角切入,对北京市135家社会组织的随机抽样调查发现:政府支持、行业发展服务这两个看似与党建并无直接关联的变量与社会组织党建态度显著相关;而建立党组织、党建培训、政府背景、负责人政治面貌等看似与党建直接关联的变量却与社会组织党建态度并无显著相关性,其原因可能是当前社会组织党建在专业性上还存在缺失。因此,尽快将社会组织“小党建”转为“大党建”,着力提升党建的专业性,加大政府对社会组织发展的支持以及促进行业支持型组织的发展,应成为社会组织党建进一步提质增效的发力点。

作者

全昱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主任科员,党的建设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
赵小平 ,北京七悦社会公益服务中心,副研究员,非营利管理博士。
Quan Yu
Zhao Xiaoping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陈天祥等(2017):《中国乡镇政府的政治信任: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1期。
  • 崔开云、徐勇(2018):《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组织的政治整合问题分析——基于观念、机构和行动的综合性视角》,《教学与研究》,第6期。
  • 孔卫拿(2018):《引领与自主:对嵌入式社会组织党建的思考》,《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期。
  • 李艳霞(2018):《当代台湾地区公众政治信任的发展与演变:水平、结构与影响因素》,《台湾研究》,第2期。
  • 林冈、顾佳雯(2016):《论政治信任及其影响因素》,《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 罗峰(2009):《社会组织的发展与执政党的组织嵌入:政党权威重塑的社会视角》,《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第4期。
  • 马得勇(2007):《政治信任及其起源——对亚洲8个国家和地区的比较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5期。
  • 马玲(2015):《大学生社会实践态度影响因素探析》,《中国统计》,第4期。
  • 彭铭刚(2016):《青年中间阶层政治信任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基于广州的实证调查》,《青年探索》,第5期。
  • 潘忠岐(2017):《国家行为的合理性与国家间互动的对弈逻辑》,《国际关系研究》,第6期。
  • 全昱(2019):《我国社会组织党建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报告No.7(2019)》,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盛智明(2013):《社会流动与政治信任 基于CGSS2006数据的实证研究》,《社会》,第4期。
  • 沈大伟(2011):《中国共产党:收缩与调适》,吕增奎、王新颖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沈大伟、王新颖(2011):《中国的共产主义政党—国家体制:西方的视角》,《国外理论动态》,第3期。
  • 陶传进(2008):《控制与支持:国家与社会间的两种独立关系研究——中国农村社会里的情形》,《管理世界》,第2期。
  • 苏振华、黄外斌(2015):《互联网使用对政治信任与价值观的影响: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5期。
  • 伍俊斌(2006):《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中的中国市民社会建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期。
  • 吴新叶(2013):《走出科层制治理:服务型政党社会管理的路径——以上海社会组织党建为例》,《理论与改革》,第2期。
  • 肖唐镖、王欣(2010):《中国农民政治信任的变迁——对五省份60个村的跟踪研究(1999~2008)》,《管理世界》,第9期。
  • 徐宇珊(2008):《非对称性依赖:中国基金会与政府关系研究》,《公共管理学报》,第1期。
  • 严宏(2018):《中国共产党社会组织党建策略选择:支配、适应、互惠抑或协商》,《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第1期。
  • 于文轩(2013):《政府透明度与政治信任:基于2011中国城市服务型政府调查的分析》,《中国行政管理》,第2期。
  • 张波、陆沪根(2014):《探索基层党建新模式:基于社会组织购买党建服务研究——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街道为例》,《湖湘论坛》,第2期。
  • 张黎天等(2013):《我国执政党与社会组织良性互动关系探析——基于政党认同的角度》,《广西社会科学》,第5期。
  • 郑建君(2013):《政治信任、社会公正与政治参与的关系——一项基于625名中国被试的实证分析》,《政治学研究》,第6期。
  • 郑琦(2017):《社会组织党建:目标取向与实践逻辑》,《求实》,第10期。
  • Clausen,et al.(2011),“Corruption and Confidence in Public Institutions:Evidence from a Global Survey”, (2),pp.212-249.
  • Foster,K.W.(2001),“Associations in the Embrace of an Authoritarian State:State Domination of Society?”, (4).
  • Gilley,B.(2006),“The Meaning and Measure of State Legitimacy:Results for 72 Countries”, (45).
  • Hood,R.B.S.J.(1997),“Democratization in China and Taiwan:The Adaptability of Leninist Partiesby Bruce J.Dickson.”, (2).
  • Miller,A.H.& Listhaug,O.(1990),“Political Parties and Confidence in Government:A Comparison of Norway,Sweden and the United States”,(3),p.357.
  • Nathan,A.J.(2003),“China's Changing of the Guard:Authoritarian Resilience”,,pp.86-99.
  • Quintelier,E.,& Hooghe,M.(2012),“Political Attitudes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A Panel Study on Socialization and Self-selection Effects Among Late Adolescents”,(1).
  • Shi,T.J.(2001),“Cultural Values and Political Trust:A Comparis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aiwan”,(4).
  • Saidel,J.R.(1991),“Resource Interdependenc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Agencies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6),p.543.
  • Wang,Zhengxu (2001),“Before the Emergence of Critical Citizens: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Trust in China”,(1),pp.155-171。

社会组织对党建的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4.91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引言
  • 二 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设
    1. (一)社会组织党建的背景:机遇与挑战共存
    2. (二)社会组织的党建态度:积极与消极共存
    3. (三)以政治信任为理论基础构建分析框架
      1. 1.制度绩效维度
      2. 2.社会文化维度
      3. 3.学习参与维度
  • 三 数据来源与变量描述
    1. (一)数据来源
    2. (二)变量描述
  • 四 统计发现与分析
    1. (一)基本描述
    2. (二)计量模型与发现
  • 五 结论与建议
    1. (一)结论
    2. (二)建议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