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跨越国界与认知感受

摘要

“奇石”是中国人观赏的那种奇怪的石头,你把它看成什么,想成什么,都是可以的。中国就像是块奇石,每个人都能看出不同的样子。 ——〔美〕何伟(Peter Hassler)《奇石——来自东西方的报道》 留学生进入留学国学习,会对留学国与其发生作用的载体形成感知和做出评价。研究表明留学生决定选择留学国,第一关注教育质量,第二关注留学国是否存在歧视。歧视会影响人的心理。当学生受到歧视时不愿学习投入,歧视通过学习投入影响学习结果。萨莫(Sumer)等指出,受欢迎的大学环境和社区环境是留学生精神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留学生在讲述其在中国学习经历时,经常会用“我觉得”“感觉”“发现”等来对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予以评价,比如“非常好”“特别棒”“接受不了”等。随着访谈的不断深入,我倍感困惑,为什么对同一座城市或同一所院校或同一项制度安排,留学生会有着截然不同的感知?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着他们感知的差异,是什么促使他们获得积极感知,或获得消极感知?这样的感知是一成不变的吗?若是变化的,那么积极感知和消极感知在何种情况下会发生转化?感知对留学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关键词

作者

马佳妮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师,教育学博士。曾在联合国维也纳秘书处以及世界卫生组织驻华机构工作(2010-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2018年)。先后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法国波尔多大学法律与政治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获得法学学士、比较政治学硕士和教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获得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6年12月)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十二届“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16年9月)。先后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国家社科基金“十三五”规划教育学青年课题资助。研究论文发表于Higher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比较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现代大学教育》等刊物。担任Higher Education、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sia Pac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Journal of Marketing for Higher Education、《教育学报》等期刊评审。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跨越国界与认知感受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6.7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三个世界的比较
    1. 在留学国世界与母国世界的比较中获得感知
    2. 在留学国世界与想象世界的比较中获得感知
    3. 在留学国世界内部结构间的比较中获得感知
  • 感知不是一成不变的
    1. 时间和语言水平影响感知的转化
    2. 关键事件影响感知的转化
  • 消极感知的“蔓延效应”和“连锁效应”
  • 本章小结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