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北京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交流功能

摘要

文化交流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推手和主要内容。北京市在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领头雁”作用的发挥,不仅可以推动自身文化中心建设,还可以引领和带动其他地区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为国内区域发展再平衡提供抓手,成为国内外两大市场对接的重要桥梁。而要实现这些功能,北京市需要充分发挥文化交流功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民心相通。 加快打造北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平台,是北京市发挥首都核心职能的重要路径。因此,如何打造北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平台,发挥北京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交流”功能,是本章的研究重点。本章通过明确文化交流的定义,探讨北京文化交流的现状,进而找出北京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交流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

作者

程宝栋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首届全国林业教学名师。荣获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入选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北京高等院校青年英才培养计划。兼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一带一路林草经贸国际合作中心秘书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木材安全国家创新联盟理事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品国际贸易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林业经济学会林产品贸易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全国农林院校林产品贸易教学与科研协作组秘书长、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青年学者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林产品市场与贸易。在《国际贸易问题》、《国际贸易》、《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资源科学》、《农业技术经济》、人民网、光明网、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Resources and Recycling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科研论文百余篇。在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等权威机构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北京社科基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学技术项目等省部级科研课题30余项。科研成果曾获得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商务部贸易救济与产业安全研究成果奖二等奖、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多项学术奖励。
李芳芳 等 李芳芳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贸易系讲师。2015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15~2017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一带一路”贸易与投资。目前主要的学术兼职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一带一路林草经贸国际合作中心副秘书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品国际贸易研究中心对外投资室主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木材安全国家创新联盟副秘书长、中央财经大学国际投资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理事等。曾在《国际贸易》、《宏观经济研究》、《城市发展研究》、《经济评论》、人民网、Journal of Sustainable Forestry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以第二著者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4部。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政府或企业委托项目近20项。科研成果曾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学术奖励。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陈昊、陈小明:《文化距离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修正引力模型的实证检验》,《中国经济问题》2011年第6期。
  • 陈立旭:《中国公共文化体制的改革创新历程审视》,《浙江学刊》2017年第2期。
  • 洪晓楠、蔡后奇:《文化强国“五力互动”论纲》,《江海学刊》2019年第3期。
  • 李萌:《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上海文化旅游研究》,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11。
  • 李倩倩、李瑛、刘怡君:《“一带一路”倡议海外传播分析——基于对主要国际媒体的文本挖掘方法》,《情报杂志》2019年第3期。
  • 刘明君、郑来春、陈少岚:《多元文化冲突与主流意识形态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 刘晓光、杨连星:《文化贸易存在进口引致出口吗——基于中国文化产品出口二元边际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8年第3期。
  • 曲如晓、韩丽丽:《中国文化商品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中国软科学》2010年第11期。
  • 尚宇红、崔惠芳:《文化距离对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基于修正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江汉论坛》2014年第7期。
  • 沈红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问题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13。
  • 沈珺、邵培仁:《整体全球化与中国传媒的全球传播》,《当代传播》2019年第1期。
  • 唐世鼎:《构建“一带一路”媒体国际合作新格局——以“丝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为例》,《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年第9期。
  • 王冰冰、肖迎、王珊:《北京与东京近现代建筑文化认同比较》,《新建筑》2018年第3期。
  • 王继周、马亚芳:《从“话语权削弱”到“流动的倾向性”:BBC“一带一路”议题建构研究》,《新闻与传播评论》2019年第4期。
  • 吴素梅、李明超:《国际友好城市参与中国—中东欧合作研究》,《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
  • 夏德元、宁传林:《“一带一路”新闻传播问题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基于文献计量、共词分析与SNA方法》,《当代传播》2018年第1期。
  • 谢孟军:《文化能否引致出口:“一带一路”的经验数据》,《国际贸易问题》2016年第1期。
  • 尹璐璐:《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路径探析》,《学理论》2019年第6期。
  • 尹轶立、刘澄:《文化距离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往来的影响——基于1993~2015年跨国贸易数据的实证》,《产经评论》2017年第3期。
  • 〔英〕泰勒:《原始文化》,连树声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 臧新、林竹、邵军:《文化亲近、经济发展与文化产品的出口——基于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实证研究》,《财贸经济》2012年第10期。
  • 张莉、陆洪磊:《影响国际议题报道的全球化和本土化因素的再思考——基于“一带一路”报道的比较研究》,《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年第10期。
  • 郑义、林恩惠、戴永务:《文化距离对中国木质家具出口贸易的影响》,《林业经济问题》2017年第6期。
  • 周萍萍:《友好城市交流的东京经验与提升北京文化软实力的对策研究》,《教育现代化》2016年第7期。
  • Hofstede G.,“Cultural Dimensions for Project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1983,1(1).
  • Linders,G.M.,Slangen,A.,De Groot,H.L.F. and Beugelsdijk.S.,“Cultural and Institutional Determi-nants of Bilateral Trade Flows,” Tinbergen Institute Dis-cussion Paper,No.TI 2005-074/3,2005.
  • Zhou M.,“Intensification of Geo-cultural Homophily in Global Trade:Evidence from the Gravity Model,” Social Science Research,2011,40(1).

北京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交流功能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9.41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北京的文化交流功能
    1. (一)文化定义
    2. (二)文化中心
  • 二 文化对国家间经贸活动的影响
    1. (一)文化距离对经贸活动和对外交流的负向影响
    2. (二)文化距离对经贸活动和对外交流的正向影响
  • 三 “一带一路”背景下北京市文化中心建设现状
    1. (一)北京市文化硬实力发展现状
      1. 1.文化硬实力总体规模
      2. 2.文化硬实力结构特征
      3. 3.北京市文化硬实力现状总结
    2. (二)北京市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文化软实力发展现状
    3. (三)北京市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成就
  • 四 北京服务对外文化交流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1.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北京文化中心建设现存问题
      1. 1.友好城市交流不足
      2. 2.新闻传媒业的国际传播能力不足
      3. 3.文化产品的中华文化缺失
      4. 4.中外文化缺乏深度融合
      5. 5.文化衍生产业开发不足
    2.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北京“文化中心”建设发展建议
      1. 1.加强与友好城市的合作交流
      2. 2.构架话语沟通体系
      3. 3.做大做强文化IP
      4. 4.探索内容与形式的中外合作道路
      5. 5.健全文化衍生产业
  • 五 本章小结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