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孟子》之性善论(下)

摘要

浩生不害问曰:“乐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何谓善?何谓信?”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赵岐注:“己之可欲,乃使人欲之,是为善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有之于己,乃谓人有之,是为信人,不意不信也。充实善信,使之不虚,是为美人,美德之人也。充实善信而宣扬之,使有光辉,是为大人。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是为圣人。有圣知之明,其道不可得知,是为神人。人有是六等,乐正子能善能信,在二者之中,四者之下也。”本章言优秀的人有六等:善、信、美、大、圣、神;乐正子为前二等之中,后四等之下。儒学以人为中心,故以善、信(真)、美(德之完美)为价值之序,而以善为首。居首位之价值,往往是一切价值的基础和灵魂,且于最高价值中得到最彻底最纯粹的体现,故为整个价值系统之核心。本章前三德,就个体而言,至于美,已充实完足。后三德则溢出个体:大之光辉及于德业,为国之栋梁;圣则德业至极,道化天下;神则道化而不可知,神妙而不可测,或有通于域外之意。《集注》对诸德详加解说,大意略与汉儒同;唯合圣与神为一,而改六级为五级。其于“圣”注曰:“大而能化,使其大者泯然无复可见之迹,则不思不勉、从容中道,而非人力之所能为矣。”且引张载曰:“大可为也,化不可为也,在熟之而已矣。”其于“神”,则辑录程颐之语曰:“圣不可知,谓圣之至妙,人所不能测。非圣人之上,又有一等神人也。”宋儒特别强调善是一切价值的基础和灵魂,如张栻曰:“本领在可欲之善。信者信此者也,美者美此者也,大则充此而有光辉也,化则为圣,而其不可知则神也。至于圣且神,其体亦不外此而已。”又曰:“可欲之善,圣神之事备焉。人生而静,皆具此体。至于化而圣,然后为全尽纯于此者也。”(《孟子集注大全》卷十四)即使是最高的圣且神,也只是全善、尽善、纯善而已。

关键词

作者

赵峰 哲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副教授,曾任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文化学教研室主任。199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曾为韩国首尔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古代儒学、韩国古代儒学、当代新儒学、宗教神学理论和当代中国文化建设问题等。主要学术成果有专著《朱熹的终极关怀》,论文《中国哲学研究的四个范式》《朱熹之理辨析》《儒者经世致用的两难选择——朱陈义利王霸之辩解读》等。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孟子》之性善论(下)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0.04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三 孟子性善论的几个要点
    1. 1.善之概念
    2. 2.思之理性
    3. 3.形、天与性
    4. 4.四德与四端
    5. 5.孟子对告子的超越
  • 四 孟子性善论的后续发展
    1. 1.告子“生之谓性”的升级版
    2. 2.孟子性善论的重新解释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