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1930年代中期以前中日两国近代化进程与工业化模式比较研究

摘要

中日两国的近代化都不是像西方国家那样由本国内部的经济发展所促动的,而是在遭受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之后被迫开始国家的近代化过程的,是一种反应性的近代化。但是,差不多同时开始的两国近代化却出现了明显不同的结果:日本自1910年后就开始成为独立的和初步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并进而形成对外扩张型的经济结构,开始侵略邻近的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而中国则一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沼中跋涉,始终未能成为一个独立成熟的资本主义国家。其中的缘由既有两国政府的应对不同,也有各自国家内部不同经济结构为其近代化所提供的不同条件所产生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中日两国近代化初始条件的对比以及近代以来至1930年代中期以前两国近代化进程和工业化模式的考察,阐释中日两国的发展道路和经济水平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巨大不同以及两国走向战争的内在经济原因。

关键词

作者

严立贤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1960年生。先后在兰州大学经济系、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和北京大学历史系获经济学学士、法学硕士和历史学博士学位。1990~1992年作为中国国家教委和日本文部省联合培养博士生在日本东京大学和早稻田大学留学。1993~199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出站后留在该所从事研究工作,任副研究员。专业研究方向为现代化理论和中国与世界的现代化进程。著有《日本资本主义形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中国和日本的早期工业化与国内市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现代化模式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进程》(九州出版社,2010)等。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1930年代中期以前中日两国近代化进程与工业化模式比较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1.21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中日两国近代化的初始条件不同——关于原初工业化的考察
    1. (一)日本:以农民的剩余产品价值为基础的原初工业化
    2. (二)中国:以农民的必要产品价值为基础的原初工业化
  • 二 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农业生产率和近代工业化发展的差异
    1. (一)日本:以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为基础的近代工业化
    2. (二)中国:以农业劳动生产率衰退为前提的近代工业化
  • 三 走向甲午中日战争:中日两国工业化模式的转变
    1. (一)日本:由以国内市场为基础的工业化转换为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工业化
    2. (二)中国:官营压倒民营,步入官僚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轨道
  • 结语

查看更多>>>